单亲家庭对女孩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由于父母的缺失,感受不到家庭的完美,与同龄孩子相比,平衡被打破,起点就比别人低。自卑,偏激,缺少安全感,过度保护自已撑起外表的强大,实质上内心很脆弱,渴望被关爱。孩孑无法决定大人的行动,对父母的离婚只有服从的份,这象一根刺卡在他身上,成了痛... 显示全部
单亲家庭对女孩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呢?女孩在单亲家庭中可能缺乏父亲的关爱和指导,会不会影响她们的性别角色认知和情感发展?又或者单亲妈妈的工作和家庭责任会不会让女孩更加独立和坚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女孩会不会更早地学会照顾自己和家人?真的很好奇单亲家庭对女孩成长的影响会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4-06-22 02:52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30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小雅采花 小雅采花

由于父母的缺失,感受不到家庭的完美,与同龄孩子相比,平衡被打破,起点就比别人低。

自卑,偏激,缺少安全感,过度保护自已撑起外表的强大,实质上内心很脆弱,渴望被关爱。

孩孑无法决定大人的行动,对父母的离婚只有服从的份,这象一根刺卡在他身上,成了痛点,不敢碰。

无论父母离婚的理由有多么充足,对孩子的爱与责任一定不能忘。

赞同 0 0 回复
用户7224479904418瑞 用户7224479904418瑞

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心理上都有阴影,有自卑感!不论你物质如何满足他(她),都感觉自卑。心灵上缺少一样和别人平等的心态……

赞同 0 0 回复
1442655983 1442655983

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不自信,这方面还是要身边的其他亲人多鼓励,多开导!多给孩子创业多元化的环境,让其多接触新的事物!

赞同 0 0 回复
逝水流花 逝水流花

谢邀。单身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是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绝对的。这要看原生态家庭中,父母离婚后都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是否在彼此离异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呵护孩子。

我们都知道,一旦家长离异,孩子在单亲家庭便会感受到爱的不完整,就很容易缺失父母一方的爱。即使父母再努力,也感受不到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那种温馨,温暖的感觉。所以她内心会有敏感与自卑产生。

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于婚姻,爱情会有畏惧,害怕的心理。父母婚姻的不幸让她们对于爱情,婚姻,家庭有了害怕,恐惧心理,甚至抗拒婚姻,怕自己也会有此境遇,而迟迟不交异性朋友。即使交往,到了关键时候,谈婚论嫁,也会找借口逃跑。他们怕爱情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蹈覆辙。

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相信人。所以和他人接触起来会有距离感,不合群,他们独来独往,自我做主一切事情。相对非常独立多人格下,往往有颗较为脆弱的心,而他人的愿意也不太愿意听取。

所以离异的父母特别要注意。

离婚后也要关心孩子的成长。

要定期和孩子团聚,制造更多沟通交流的时间,要让孩子体会到即使父母彼此分手也能很好的相处,也能给予她们所要的一切。而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对对方充满怨恨。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孩子要清楚地知道,夫妻离异是为了彼此都能更好的生活,他们都为了这个家庭曾经努力过,但结果无法适应的情况下,分开,伤害才是最小的。而且少了婚姻中的争吵,冷漠,对于孩子心灵健康地成长也是最有益处的。

赞同 0 0 回复
歌手庄铭泽 歌手庄铭泽

最大的就是心理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上升,单亲儿童数量增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目前单亲母亲约占已婚妇女的10%~15%,在我市的几所小学里,每个班单亲儿童的比例平均在10%~20%(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呈上升趋势)。

单亲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子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目光由生存条件的物质饱暖转向人心灵的健全。许多人逐步认识到: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比物质条件更重要,物质条件再好的单亲家庭,也是一种有缺陷的家庭。

一、单亲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由于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异对未成年的孩子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形成与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态,其在认知水平及人格方面往往表现出较多的缺陷,其心理往往表现出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和问题。

1.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作业拖拉,学习成绩下降,自控能力差,影响课堂纪律。

2.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常大起大落,恐惧,焦虑,忧郁,悲伤,情感脆弱,过度敏感,多愁善感,固执,好走极端,有时过分冲动,不考虑后果。性格上孤独冷漠,早熟,对人戒备心重,防范意识强,甚至有抵触和敌视心态。人际交往上不合群,不喜欢与人交往,有意疏远别人。

3.经常自卑自责,消极地看待自己,害怕困难,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己的目标。有的孩子又过于敏感、好胜,什么都要超过别人,忌妒心重。

4.有的孩子道德识辨能力不强,自控力差,盲目模仿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逃学、搞恶作剧、破坏公物,有些孩子甚至有偷盗、赌博行为。

5.有些孩子吸烟、酗酒,个别的早恋、离家出走等。

对单亲儿童存在较多的这些不健康心态及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学习,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质的发展。

二、用心理辅导解决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

对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究竟应采取什么方法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辅导,依据心理学的原则,通过教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以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影响,排除孩子在认知、情感、性格、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心理障碍,减轻或消除孩子痛苦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避免身心疾病的发生,促使孩子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从孩子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上帮助他们。在这方面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已经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单亲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沟通

教师和家长与单亲儿童在心理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沟通,是做好心理辅导的基础。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设身处地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世界,体察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思想,进入他们的情绪和思维领域之中,以他们的心情去了解他们的心,也以他们的思想去思考事物。这样就能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体谅儿童的需要。只有当孩子们觉得教师和家长是真正理解和体谅他们时,才会舒畅和愉快,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你,并且认真地倾听你的心声,从而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与孩子的沟通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1.用教育疏导和劝慰方法消除单亲儿童与父(母)的隔阂。心理学家约翰·洛克雷说:“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我们的教师及离异的父(母)要学会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们正确看待单亲事实,重新认识父(母)之爱,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要有意突出父(母)爱他们的一面,打消他们对父(母)的怨气。还要委婉地向孩子解释,父母离异是大人们的事,这也是现代生活中很正常的现象,不必过于耿耿于怀,父(母)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变,但孩子与父(母)是亲子之情──是由血缘纽带相连接,是不可改变的,不仅要让孩子知道,还应在做离异家长的工作中点明这一点。激发家长的亲子之情和抚养关爱孩子的责任感。同时,父(母)也要明确亲子之情不变这个事实和道理,不但要用真诚慈爱的语言向孩子表明对孩子的爱永远不变,而且还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孩子的爱并没有减少。例如我们在做家长思想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让有条件的离异父母每隔一段时间一起和孩子做一些有益的活动,逛公园、参观展览等。当父(母)各自组成新家时,让孩子轮流在双方家庭各住一段时间,并经常让孩子在父(母)双方之间来往,以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之情,双方都要关心孩子的进步,要抽出时间轮流为孩子开家长会等。总之,只有让孩子懂得亲子之爱是不变的,才能扭转他们的认识,恢复父母在他们心中的慈爱形象。通过这些教育启发,让单亲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给予的心理支持,有安全感。

2.用渲泻的方法让单亲儿童倾诉心中的苦闷、委屈。父母离异的现实环境和氛围,常常使单亲儿童变得沉默,像个“小大人”,不愿在家中诉说苦闷。作为教师就要主动及时和孩子沟通,主动和孩子谈心,鼓励他们说出心里话,让他(她)们释放心中的苦闷、委屈、痛苦。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儿童渲泻心中的苦闷,达到心理平衡,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单亲儿童的家长要想尽办法帮助孩子疏导他们的情绪,要使孩子能愿意向父(母)倾诉心曲,并得到父母的开导和帮助。

3.重视“爱”的教育,创造奉献爱的机会

教师应该用“爱心”行动来表示对单亲儿童的特殊关爱,以情来感动他们,比如可以在单亲儿童过生日时赠送一件小礼物,在学习困难时多加以辅导,生活上要关心冷暖温饱,有时还可以把学生请到家中做几样拿手菜,以真情来感动他们。学校和班级也要开展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单亲儿童,使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在这方面,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学曾做过有益的尝试。⑴学校领导、教师与单亲子女“结对子、献爱心”,坚持与他们谈心交流,坚持家访,平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孩子和家长们深受感动。⑵广大教师利用课间、节假日,为其做饭、洗衣服、补课、出去游玩等。⑶学校定期为单亲子女举办集体生日会,为他们创设交流展示才艺的舞台。通过系列活动,使这些学生在校生活得充实,心情愉快,逐渐弥补了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