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
渡仁心理咨询师团队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渡仁心理咨询团队的CBT君,作为一只在心理咨询行业一直勤勤恳恳的心理咨询师,看到任何关于心理学的话题都是很兴奋的,上次和大家讨论了从心理学角度讲碎片化阅读的影响,这次看到“变态”二字就更忍不住了。
虽然题主的这个题目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范围非常的广,如果仅仅是只想知道其定义或者包含了哪些心理疾病的话,完全可以翻本变态心理学的书籍或者网上度娘。所以接下来我想从我实际工作中来谈谈对于变态的理解。
先来个定义,百度百科对于变态的解释是“指事物的性状发生变化,也指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还指人的心理方面的不正常(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偏离心理学上的相对正常),通常带有贬义。”
从这段话,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变态”基本是偏离了正常的范围的。从心理统计学专业来说,量化的标准就是±三个标准差之外的,都属于变态范围,相当于人群中共有0.6%的人是属于变态范围的人,这样说来概率还是蛮大的,1000个人里有6个人是属于变态的范畴。
又是统计学角度,每天大街上人来人往,我们一生会遇到大概2920万人(不知道是不是科学统计),一生按照八十岁来计算的话,平均每天我们要遇到1000多个人,那相当于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大概6个左右的属于“变态”范畴的人了,可不可怕(反正CBT君已经被自己这波数据成功吓到了,并且到现在都还健康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表示非常的感恩)。这么大的概率,所以这部分人成了心理学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这就有了变态心理学这门学科。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最新的关于变态心理学中对于“变态”的研究来看,“正常”和“异常”之间不再那么界限分明了,如今临床医生中越来越多把心理问题视为连续谱的一部分,这个连续谱的范围从健康、功能正常的行为、思维和感受,到不健康、功能失调的行为、思维和感受。
最新的DSM-5也对变态的进行了重新定义。意思是与传统的心理学把“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作了泾渭分明的划分(如许又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也有可能互相转化。
这是有了这样的一些更新的观念,在心理咨询的临床范畴中,心理咨询师这一群体有了更多可以工作的空间,比如之前心理咨询界认为一旦是得了抑郁症就一定不能做心理咨询,事实上,在抑郁初期或者康复期,对抑郁症患者除了精神类药物治疗之外辅以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患者更快速的康复,同时不容易复发,(当然在这里CBT君不是鼓吹心理咨询能治愈一切心理疾病,事实上心理咨询师能做的真的非常有限,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心理咨询师不能诊断不能开药也不能做治疗,来访者情况一旦超过心理健康范畴的大多数咨询师就不会接了,在这里为自己及同行掬一把辛酸泪,哈哈)。
当然,CBT君也认为,在讨论“变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里有几个例子“一个男人用钉子刺穿自己的手掌,一个女人绝食数日,一个男人学狗叫并在地上爬行,一个生病的女人说自己听到了上帝和她讲话并治愈了她的疾病她就真的痊愈了......”
大家觉得这是正常还是变态呢?从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和文化背景来看,这些表现行为绝对是“有病”的,变态的。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关于非洲有个非常有名的摩尔西(Mursi)族,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这里的女人把下嘴唇拉长透空,用泥做的盘子填充支撑,把嘴唇撑得很大,形成了大盘子嘴的奇景(胆小者慎搜),因此她们又被称之为唇盘族。
在我们外界人看来这样的行为绝对属于变态,那又回想一下咱们清朝的老祖宗些,女人为了好看嫁个好人家,从小把自己的脚趾掰断裹起来,形成了三寸金莲、银莲、铁莲。如果这些行为放到我们现在这个新时代,有人还这样做是不是完全就是变态了。所以说,在我们了解了变态的客观量化标准之后,我们也不能直接就以这个标准去条条框框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还需要结合其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才不会出现误判。
最后呢,CBT君想就大众口中的“变态”来谈谈,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天才、神童、超人”,大家常规的思维里对于这类人是充满了崇拜和羡慕的(CBT君还有嫉妒和恨,哈哈哈),毕竟1000个人里能出一个就不错了,但是很不幸的告诉大家,这类人在心理学界也被划到了变态的范畴,因为他们是属于±三个标准差之外的(估计有些人都不想成为这类人了吧)。人们常说的变态其实都是带有贬义的,就像是挤个地铁遇到咸猪手,上个幼儿园遇到色狼老师,大街上遇到裸奔等,大家看到了就会狠狠骂一句变态,如果遇到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很多人其实不会直接骂其变态的,这就是人们日常观念和专业定义的差别,事实上这里说的天才超人、神经症患者或者精神病患者等都是属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赞同 0 0 回复
-
小树懒的心理树洞
几乎所有人遇到“变态”这两个字,大脑自然而然地归纳为不好的方面。从一般的定义来看,变态是指事物的特性发生了某些改变;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变态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而从心理学上的定义来看,变态心理实际上是指个体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了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被大众或世俗所接受的行为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心理出现了与大众不同的问题,造成了心理上的扭曲、偏离了心理常态发展的轨道。
现代人常常与他人开玩笑的时候都会说到“你变态”、“你是心理变态吧”等等的话,从心理学上看,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变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判断。首先,个体在认知、情感和意志方面受到了损伤,这个时候个体就会出现心理功能紊乱的状况,这是变态心理发展的第一个要素。其次,个体会有痛苦的情绪体验,这种功能性损害通常会发生在社会活动中,也是决定个体是否存在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第三,个体受心理障碍的影响会做出一些不符合大众潮流所推行的行为,或者是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相悖的行为。最后,就是基于前面三项,个体最终做出了障碍性行为,而这种行为是与社会期望不匹配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成他人眼中的”变态“,而”变态“的形成除了自身功能性的障碍缺失外,很大程度上也由于受到了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做出“变态”的行为。因此,假如在平时与人相处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多点真诚,少点奸诈狡猾,也许就能在无意之间“挽救”了某个人的“一生。
- 赞同 0 0 回复
-
暖心理
要回答题主这个问题,需要对心理学的研究有一个简单的说明。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她的研究结果需要大量的实验支持。实验中会使用数学的统计学工具。统计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图表叫正态分布图。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也称“常态分布”,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最早由A.棣莫弗在求二项分布的渐近公式中得到。C.F.高斯在研究测量误差时从另一个角度导出了它。P.S.拉普拉斯和高斯研究了它的性质。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
心理学家们认为,我们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概率分布,就是按照的正态分布的。绝大多数人处于钟形曲线的中间,属常态,极少数处于两端,即所谓的变态。心理学上的“变态”的概念,即来源于此。
变态一般指的是心理不健康的人。变态心理也翻译做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精神活动异常)。由于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内心世界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变化。比如同性恋,在早年被认为是不健康、不正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在1973年美国的DSM-3(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取消了这种诊断。认为同性恋是正常的,是我们人类天赋的一部分。
如果题主要对变态心理学感兴趣,建议买一本美国的教材来读,苏珊·诺论-霍克西玛著的《变态心理学》第6版,按照DSM-5修改。某当上有,我正在研读中。
希望能帮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陈旭龙
自我介绍:国二咨询师, 陕西省心理师协会会员。认知-行为取向。从业4年,个案时长1500小时以上,督导时长300小时以上。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 赞同 0 0 回复
-
希朴羊
心理学中的变态,主要指人的心理方面的不正常,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偏离心理学上的相对正常;但也有说法是泛指偏离常规群体的心理机能,包括那些正向的变态。“变态”有3个类别:低能,高才和天才生活中说到变态通常带有贬义。
一般变态心理学所关注的是那些朝负面的“变态”问题。比如精神分裂症,他可以听到你听不到的,看到你看不到的,他所看所听很多都是非现实的。
强迫症,他们会反复做一件事或大脑中反复出现一个想法。尽管自己的觉得没必要,但是就是控制不住。比如有人出门后反复检查门锁,甚至都走了很远了,还在担心们没有锁好,回家检查。有人会反复的洗手,甚至皮肤都被洗破了,还是在不停的洗手。有人会反复想象自己把妈妈杀了的场景,越是想抑制越是强烈,最后可能会演化为一种仪式化的动作组合,以此压制自己的“变态”想法。其实强迫的背后是焦虑。
有人会害怕一条拔河用的绳子。未必是因为被蛇咬了,可能是他小时候拔河受到了伤害,流血了,但是不但没有人同情他,反而被埋怨表现不出色,输了比赛,而他的自我心理修复力又较差,所以最后慢慢的演化出对绳子的恐惧。有人会害怕煤气罐。可能是因为看了太多煤气爆炸的案例或者是对炸弹的恐惧使得他产生对外形像炸弹的煤气的恐惧;还可能是他担心自己的死亡给家人带来伤害,所以就避开煤气罐这种“危险”的物品。
总之,心理学上的变态一般就是指这类不适应。
- 赞同 0 0 回复
相关问题
- 05-02 有些人能接受女人ma不能接受男人娘,这是否双标?
- 05-02 为什么追我的男生都喜欢说虽然你不是很漂亮,但是我喜欢你啊,我想说我又没有说过我很漂亮的话,是怎么回事?
- 05-02 月薪上万的员工居然做不好PPT,该怎么办?
- 05-01 一个人有心事或者心结,长期压在心底得不到释放,会不会得抑郁症?
- 05-01 不喜欢被打扰,喜欢安安静静一个人,不谈恋爱,不交朋友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 05-01 如何幽默地和女生聊天,而不显得无聊?
- 05-01 作为一位老师,如何才能掐灭高中生在学校谈恋爱的苗头?
- 05-01 男孩和男孩谈恋爱什么感受啊?
- 04-30 如果你跟你朋友相处久了,很厌烦怎么办?
- 04-30 自卑内向的性格如何改变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 本月热门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