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
妃旎子
我也是从学生过来的,“管教”二字还是永久删除的好!
老师更是要经历过学生时代成为师长的,他们应该更懂得人性情感的生活。
我在做学生的各个时期,班里总有几个不爱听话的同学,经常被老师“特别照顾”。其中,我的一位中学语文班主任是我一生难忘的。
一次,在作文课上,语文老师请了一位平日里很不听话的男生朗读他写的作文,同学们都面面相觑,表示惊奇,多数同学心里想着可能是篇反面教材,老师定要点评的。于是也都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
作文读毕。老师问大家某A同学写得怎样?同学们摇着脑袋大多认为不好。
我的老师开始发问了:“某A同学,你自己洗衣服吗?”
A同学回答:“作文是我自己写的,衣服也是我替我妈洗的,我经常洗!”
语文老师有些激动了说道:“同学们,我喜欢A同学的作文,因为他写得真实!动人!他写到在洗衬衫时要特别往领口、袖口先打些肥皂,在水里浸泡15分钟后再用旧牙刷把汗渍轻轻刷去…这是生活的经历,是真实体验后的描写,很生动!同学们要向A同学学习观察生活。大家有没有听出来,他的作文背后在告诉我们一个更感人的故事?”
老师继续说道:“我看了A同学的作文,当晚就去了他家家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眼中最顽皮的A同学,实际上是个顶伟大的人,老师在12岁的时候可远不如他,他一个人在家侍奉生病的母亲,爸爸离婚后有了新的家庭,不和他们来往。A同学像男子汉一样照顾自己和母亲,烧饭、洗衣、熬中药、自己读书,靠着很少的钱安排着家里的生活,可是他很乐观、顽皮,从来不觉得委屈,还留老师在家里吃饭,菜烧得很好吃嘞!”说到这儿,我的老师忍不住哭了,我的A同学也哭了!全班一片肃静。
后来A同学的进步,你是可以想象到的。
我们的孩子们其实是没有无缘无故不听话的,我们的老师更是真心想帮助他们的,努力找找孩子们背后不爱听话的缘由,以老师富有的温良和同情心去感化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开启人性的情感,过上心灵的生活和学习。
中国的希望终究是在孩子们的成长。
- 赞同 0 0 回复
-
梦里醒来是他乡
老师把不听话的学生管教得再好,也不可能让家长、学生、社会都满意,现实就是这样的。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今的社会,有许多人心理歪曲,即使你做了再多的好事,也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不会说你一声好。这就是为什么“碰瓷”的人那么多的原因之一吧?朱之文现象说明了什么,不就是很好的证明么?
大家都知道:“不听话的孩子”难管教。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这些“不听话的孩子”管教得不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要比对学校大得多。所以,许多家长都对学校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学校对于这些“问题孩子”,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仅是造成这些“不听话的孩子”的原因众多,而且有时还会受到孩子家庭,以及社会的干预。
所以,如何能合理地管教这些“不听话的孩子”,并且做到“尽可能地”让家长、学生、社会满意,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一、分析“不听话的孩子”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一天形成的,有诸多因素:有的可能是从小父母过多地溺爱,有的可能是父母离异后无人管教,有的可能是“隔代亲”,有的可能是过于沉迷游戏等等。如果是“父母过多的溺爱”,那么,就要和父母做好沟通,既要让父母明白过多地溺爱不是“爱”,反而是“害”这个道理,还要让父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当然,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校针对这种“不听话的孩子”的教育,我认为可以通过让他们观看有关“不听话的孩子”通过思想上的沟通和转化,最后成为“听话的孩子”的案例,也可以让一些成绩比较好又听话的孩子,来帮助他们等等。
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教师平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要求其他学生不能歧视,还要经常和孩子的父母联系,特别是不在孩子身边的一方父(或母),让他们多和孩子交流,给予孩子温暖。
对于那些“隔代亲”造成的“不听话的孩子”,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让他们远离长辈们,如果实在不行,那么,则要做好老人的工作。
二、家、校、社会相结合共同管教,让这些“不听话的孩子”感受到“温暖”,开拓他们的眼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孩子“不听话”,也和他们的活动空间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让他们到社会上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有许多家长,将“不听话的孩子”送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去学习武术后,在“武术老师”的教育下,变成了“听话的孩子”;还有的家长将孩子送到体育运动学校,去踢足球、打篮球、学田径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此,怎样管教不听话的孩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的放矢”,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能“让家长、学生、社会”满意!
- 赞同 0 0 回复
-
凤凰太极张玉君
自古以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第一、业务精湛。老师自己很优秀、至少某一方面很优秀,在孩子心目中竖起一个他(她)暂时不可逾越地高地,而产生敬畏之心。
第二、正气凌然。老师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德性优良。
第三、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人。
1.洞悉孩子的心智。
用心感知孩子的心境和智慧,与之产生共鸣,引导、激励其健康良性发展。
2.身体条件。了解孩子的身体条件,为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和负荷做好准备,便于拿捏孩子的勤奋与懒惰的度,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流汗、一起爬山涉水。
3.志趣。充分知晓孩子的志向和兴趣,甚至和孩子一起去实现其志向,创造孩子享受兴趣的条件。同时在给孩子引导和激励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实贴切,事半功倍。
第四、与家长保持良好地协作教育关系,与家长一起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适合的教育模式和有效的教育手段。
1.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自食其力、自强不息、自知自爱,自立利他,德艺双馨的美好学养、胸怀天下的人生境界。
2.适合的教育模式。根据孩子的基本特征制定适合的教育模式,比如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模式,不同压力环境下的教育模式,不同情绪状态期间教育模式等,做到有预案、有实施、有总结、有改进、有实效。
3.有效的教育手段。根据具体的行为和事件,进行选择性、针对性教育手段,使教育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奖惩分明法,有约在先,写错一个字,奖励做眼睛保健操10分钟;迟到5分钟,奖励打扫教室1次,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奖励和爸爸长谈一次等。
第五、这样良好教育体系地建立和有效执行,孩子基本上保持健康、积极地身心状态,不会出现严重不听话的现象,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六,孩子一旦出现不听话的现象,不能着急。存在就是合理的,有他合理的形成因素和必备条件。这就要具体分析了,首先孩子不听话是天性,因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有独立的思维和行为需求,只要不出格,就不是问题,不用横加干涉。如果有出格的倾向,或者已经出格,则需要针对性疏导和教育。但是不能简单粗暴、一味地制止和批评,要取得他的信任与理解,这样教育才有效、才不至于适得其反。
第七、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家长、学生、社会一定会满意。
- 赞同 0 0 回复
相关问题
- 05-02 月薪上万的员工居然做不好PPT,该怎么办?
- 05-01 一个人有心事或者心结,长期压在心底得不到释放,会不会得抑郁症?
- 05-01 不喜欢被打扰,喜欢安安静静一个人,不谈恋爱,不交朋友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 05-01 如何幽默地和女生聊天,而不显得无聊?
- 05-01 作为一位老师,如何才能掐灭高中生在学校谈恋爱的苗头?
- 05-01 男孩和男孩谈恋爱什么感受啊?
- 04-30 如果你跟你朋友相处久了,很厌烦怎么办?
- 04-30 自卑内向的性格如何改变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 04-30 不管是现实还是网上是不是只要女人主动了,男人都不会拒绝?
- 04-30 恋爱中女生为什么从来都不主动?
- 本月热门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