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
真心爸妈
大人生病了,带孩子去看病,管用吗?
所谓孩子的“叛逆期”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出现叛逆现象,不是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而是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如果说要看去看心理医生,也该是父母去,而不是孩子去。
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长太慢对于新手父母,孩子每一天,都不再是昨天的那个孩子,带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必然面临新课题。这些新课题,需要父母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自己观察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去了解、去感悟,找到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与需求的的方法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符合他心里和行为发展趋向的引导,这是父母的成长。而父母一旦觉得自己已经会做父母了,不再学习,停止成长,就会发现,孩子不听话了、不好管了、孩子叛逆了。
其实,不是孩子叛逆,是孩子在加速成长,而你自己停止成长或者成长太慢,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了。
发现两岁的孩子开始叛逆,是做爸爸妈妈的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去适应这个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小人儿,还在把他当作那个没有自我、全部依赖父母的小baby。
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叛逆,是做爸爸妈妈的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去适应这个开始有更多独立思想的小大人儿,还在把他当作那个乖巧的、活泼的、爸爸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稚嫩小童。
发现孩子开始“叛逆”的父母,要做的,不是责备孩子的所谓“叛逆”,而是把孩子的这些表现,理解为孩子在迅速成长,转而检讨自己,是否还没有学会如何做这么大的孩子的父母、自己做父母的成长速度,有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速度。
没有操控,就没有叛逆以爱为名的操控,几乎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最大特征。这种操控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而且往往可悲地持续到父母告别人世——在孩子幼年,按照爸爸妈妈的“意愿”而不是孩子的“需求”来照顾孩子;在孩子学龄,一手为孩子“规划”他的未来;在孩子成年后,“指导”甚至深度介入他的择业、择偶、婚姻、买房、育儿。
父母一方,自然是觉得自己一辈子为孩子操碎了心,而孩子却并不领情、毫不让人省心:小时候各种不听话;青春期各种叛逆;成年后各种违逆父母“不孝顺”。
孩子呢?要么从小顺从到大,做父母的乖宝宝,全然活不出自己,要么一路“叛逆”,然后在与父母的紧张关系中,痛苦挣扎,经历持久的情感折磨。
如果孩子很乖顺,父母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孩子没那么顺从父母的操控,失望、焦虑的父母就很容易为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从幼儿时的“叛逆期”到“青春期叛逆”。
说孩子叛逆,是因为大人成长太慢,这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的——大人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以理解和配合孩子在不同阶段,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但换个角度来看,所谓叛逆行为,也正是父母操控的结果,没有操控的意愿和行为,何来孩子的违拗和叛逆?而且往往是父母逼得越紧,孩子的反抗也越激烈。
所以,为孩子叛逆的烦恼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尝试,把对孩子的管束,试着放松一些,再放松一些,给孩子多些尊重和自由,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快乐、更独立、更能对自己负责,而父母自己,也会少去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和烦恼。
真心爸妈: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四岁半。出版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欢迎访问我们的头条号“真心爸妈”,浏览更多育儿文章。
- 赞同 0 0 回复
-
快乐庭院
孩子被家长认定叛逆,的确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但首先应该去看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一般家长所谓的叛逆并不是单方面的叛逆或者不听话,而是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是遭到家长的误解不认同,被家长认定为就是叛逆。这种所谓的叛逆是完全站在家长的角度而言,孩子的行为是无所谓合理与否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和父母分离的过程,他必然会逐渐地走向独立,而这种独立就是从个人独立的想法、自己的决定来开始的。
不过人都有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家长从孩子初生,已经逐步养成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已经习惯于孩子事事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不可否认父母做出的要求主观上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否真正利于孩子的成长很难说),忽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父母的要求要求有了不同意见,甚至表示出明显的反对意见,孩子自己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反而是父母反应比较强烈,主观地认定了孩子的叛逆。
所以家长认定孩子叛逆,有问题,家长感到了煎熬,的确是需要看心理医生,调整家长自己的心理是第一要务,家长一改变,孩子自然改变。
- 赞同 0 0 回复
-
五月辣玫瑰
首先我觉得家长应该搞清楚叛逆和有心理问题,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说因为孩子叛逆就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这就好比您的孩子说肚子饿你却让他去洗个澡一样。
当然孩子叛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孩子叛逆的时期也不一样,在不同的时期,孩子叛逆的行为就更不一样了。
比如在婴幼儿时期,大约在孩子三到五岁的时候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你让他说做东他偏要往西,如果父母能够顺着孩子的意思去做,并及时地加以引导,孩子很快就能意识到这样的叛逆行为并不正确,也就乐于改善改善自己的错了。
又比如在进入到八到九岁的时候,孩子大概进入第二个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听父母的唠叨,学习的压力更让他们显得烦躁不堪,有的孩子就会出现一些厌学等情绪。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他们学业上的压力,倾听他们的问题,孩子可能会很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然后就到了我们常说的青春期。青春期应该是叛逆期当中,表现最强烈的一个时期,孩子显得相当的不听话,什么都跟父母对着干,并且孩子不能碰,不能说,不能骂,不能打,在这个时期,想要引导好孩子,必须在青春期之前,就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否则之前所有的问题在这个时期会演变的极为剧烈。有的家长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显得焦头烂额,就是因为在婴儿时期和儿童时期的陪伴不够,亲子关系不好,简单粗暴。那么到了青春期,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的问题比较令人头疼,如果此时的青春问题,叠合了较强的心理问题,那么确实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青春期的叛逆,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陪伴,和亲子关系的重建。
- 赞同 0 0 回复
-
妙悟芳华
谢谢邀请!
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叛逆行为,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渡过三个“叛逆”阶段,只是表现叛逆程度的高低不同而已。
第一个阶段:2-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刚刚萌发,物权意识逐步增强,对物品的归属意识定义不是很清晰,凡是他能拿到的就认定是自己的,很多父母错误的理解为孩子自私,不听话,不愿分享。
第二个阶段:7-10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能力,他们非常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认可。在处理事情上,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决,而不愿意被大人所掌控,很容易被父母误解为对着干。
第三个阶段:12-18岁,这个阶段就是孩子的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在这个阶段逐渐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受家庭教育,校园教育以及社会和网络的影响特别大,他们渴望独立、自主,不希望父母的干涉,是非观念不强,容易盲目的模仿一些不良习性,如早恋、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迷恋网络等。
然后我们要学会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这些叛逆行为:
1、孩子在第一阶段的时候,父母最重要的是耐心,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达能力一般,父母需要耐心的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行动目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尝试同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方法,正确的引导孩子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2、处于第二个阶段的父母要学会适当的放手,拓宽与孩子沟通的渠道,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的下,让孩子充分的做主,同时要给予孩子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建议,不论成败,要培养孩子分析总结经验的习惯。当孩子面对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多鼓励孩子,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3、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父母要充分利用前期打下的基础,要善于沟通、及时沟通。把孩子当朋友相处,分享他们的喜悦,分担他们的忧愁,解答他们的疑惑。给与他们尝试的权利,创造展示自我的条件,允许他们有条件的失败,对于他们取得的成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承担责任,阳光自信!
其实孩子的叛逆并不可怕,父母只需多一点耐心和一颗强大的包容心,你就可以成为孩子最棒的心理医生!
- 赞同 0 0 回复
-
暖心理
答案是肯定的,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会给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带来专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更加顺利的度过人生的这一关键阶段。
我们知道,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都会感到烦恼,他们会发现,孩子们不知何时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使许多父母感到又气又恨又无可奈何。
让我们先来看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少年》,主角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他依然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
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孩子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父亲问,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孩子说,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肚里。
城市很华丽,但少年很难找到她的入口。他的成长与这个城市的喧闹无关,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当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摆过小摊……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的爱。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包装得朴实而美丽。
故事似乎结束了,但少年的成长仍在继续,这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虽然短暂,却甚为关键——从叛逆到理解,是一颗稚嫩的心真正成熟的必经之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孩子的叛逆?叛逆其实是因为长大了的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这时候,孩子的身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强烈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也可以说,叛逆作为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
所以,身为父母,当感受到孩子叛逆期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感到欣喜,因为这表示着,我们的那个小小孩正在成长为一个小大人,他们需要作为一个独立有尊严的个体而存在。
这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接纳、肯定、相信孩子,给成长关键期的孩子以最大的支持。
但是,在这个阶段,很多父母往往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孩子的叛逆行为,无法放下父母的“架子”,来跟孩子做平等的对话,却想继续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叛逆行为更加严重,甚至酿成惨烈的后果。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这才是更根本也更关键的问题,也因此,当我们一个家庭因为孩子叛逆问题要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时,首先需要帮助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上面故事中的父亲,应该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王红艳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 赞同 0 0 回复
相关问题
- 05-02 为什么追我的男生都喜欢说虽然你不是很漂亮,但是我喜欢你啊,我想说我又没有说过我很漂亮的话,是怎么回事?
- 05-02 月薪上万的员工居然做不好PPT,该怎么办?
- 05-01 一个人有心事或者心结,长期压在心底得不到释放,会不会得抑郁症?
- 05-01 不喜欢被打扰,喜欢安安静静一个人,不谈恋爱,不交朋友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 05-01 如何幽默地和女生聊天,而不显得无聊?
- 05-01 作为一位老师,如何才能掐灭高中生在学校谈恋爱的苗头?
- 05-01 男孩和男孩谈恋爱什么感受啊?
- 04-30 如果你跟你朋友相处久了,很厌烦怎么办?
- 04-30 自卑内向的性格如何改变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 04-30 不管是现实还是网上是不是只要女人主动了,男人都不会拒绝?
- 本月热门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