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是社恐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我觉得我可能有社恐或者回避型人格障碍,因为我总是觉得和别人交往很困难,害怕社交场合,也不喜欢和陌生人交谈。我该怎么判断是哪一种障碍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确认自己的情况吗? 显示全部
我觉得我可能有社恐或者回避型人格障碍,因为我总是觉得和别人交往很困难,害怕社交场合,也不喜欢和陌生人交谈。我该怎么判断是哪一种障碍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确认自己的情况吗?
发布时间:2024-02-16 04:55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54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里外雅堂 里外雅堂

小李很内敛,不喜欢人群,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任何时候,她都害怕自己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有时候被迫自我介绍,还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更别说去交朋友。

那么,小李是社交恐惧症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呢?怎么判断一个人是社交恐惧症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呢?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来和你说一说。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会交往或者公开场合都会感到强烈恐惧、焦虑的心理现象,属于神经症的一种。

患者对人际接触、社交场合有着过分的担心、紧张、焦虑和害怕,在公众场合中,常会害怕自己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或说错话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比如说,害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与人接触会满脸通红。患者经常表现出明显的紧张、焦虑、害怕,进而影响自己的社会表现,形成恶性循环。其所恐惧的特定事物或现象是外在的,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尽管患者知道不该过分害怕,但并不能自行防止恐惧发作。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1.心理方面

对社交场合焦虑、紧张、害怕,感到恐惧。其害怕的反应与实际环境极不相称。

2.躯体症状

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声音发颤、出汗,部分患者呼吸急促,甚至有短暂性的休克或木僵。

3.社会功能

回避社交、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敢接受任务,由于心理负担,患者往往在社交场合发挥失常,不能正常表现,严重者不能正常工作。

回避型人格障碍有什么表现

回避型人格障碍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用回避态度或无能应对。在被人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陷入痛苦,很难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DSM-5描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症状表现如下:

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为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2.不愿意与人打交道,除非能确定被喜欢;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的先占观念;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以上症状,符合5点以上即可被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社交恐惧症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社交恐惧症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共同点在于:

1.自卑;

2.不喜欢人过多的场合;

3.回避社交。

如果判断一个人是社交恐惧症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在于两者的根本区别:

1.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是自卑,因为认为人家不喜欢自己而回避,他认为有必要回避;社交恐惧症的核心在于害怕自己出丑,来源于对外界事物、场景的害怕、焦虑,并且知道自己的害怕是不合理的、没必要的。

2.回避型人格障碍源于早年成长经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婴儿期,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治疗,有可能伴随终身;社交恐惧症可能源于早年成长经历,也可能源于成年后的经历,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脸皮的变厚,这种症状会逐渐消失,有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3.社交恐惧症通常只有在面对陌生人或在社交场合才会出现不合理的焦虑,但是私下和家人、熟人相处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一般还是可以建立起亲密关系的,当然个别比较严重的也会产生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则是害怕与自己深入交流,回避所有人(有的连父母也不例外),自卑又敏感,但外表又往往显得很高冷,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虽然回避,但内心很柔软,渴望与人亲近,因而在日常待人接物上实际没有没什么大问题,可以正常交流,甚至于与人发生冲突时,可以用犀利的语言回击对方。

4.社交恐惧症通常伴有脸红、出汗、声音发颤等躯体症状;回避型人格障碍则没有。

不过,有的时候,一个人可能既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又同时患有社交恐惧症。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赞同 0 0 回复
5分钟心理 5分钟心理

可以这样去理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未必是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但是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肯定有社交恐惧症,如何判断一个人是社交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交恐惧症是有针对性的恐惧和病态的回避。而回避型人格障碍具备社交恐惧症以外,还会有自卑,和对待不愿意接纳(挑战)的事情采取策略性回避这一特征,泛化性的回避行为较强。

社交恐惧症,主要是针对在人际交往当中的一种恐惧心理,而回避性人格,是认知所形成的人格特征存在着缺陷形成的一种障碍,但回避性人格障碍要比社交恐惧症多多采用一种策略性回避,当然,也有部分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也有这种策略性的回避行为。

比如,回避性人格障碍的人,在与别人争吵的时候语言是比较犀利的,当与争吵的人发生肢体冲突的时候,如果能够与对方实力相当,并不吃亏的前提下,有可能采用逃跑的方式来回避争斗的现场,这是担心,或害怕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性的回避。

但这种冲突在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身上,一般不会发生,因为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不会去主动,到一些人比较多的地方或比较吵闹的地方去,因此也不具备采用策略性回避的这种行为来保护自己,本身就比较孤僻,和封闭自我的一些社交行为,但社交恐惧症患者会有病态性的回避行为。

比如,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又很想去谈恋爱,但是见了异性又躲避,而这种躲避的行为就是症状性回避,属于病态性的,这在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也经常出现,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上病态化的回避,属于不正常的,这也是社交恐惧症和回避型人格障碍共有的一种回避行为。

总之,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和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从许多行为上都有着共同点,详细性的区别确实有很多难处,两种病症的存在时间也是有区别的,社交恐惧症有可能是成年以后而产生的一种病症,而回避型人格障碍是在人格形成以后就已经形成了障碍。

另外一点,社交恐惧症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年龄越大,社交恐惧症的症状越轻,甚至会逐步的消失,可能与年龄越大“脸皮越厚”有一定的关系。回避型人格障碍在不治疗的情况下,会陪伴患者终生的。

赞同 0 0 回复
禄福子 禄福子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和回避型人格障碍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其各自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疾病性质不同。

一、临床表现特点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

1.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时的表现持有负面认知,害怕被人负面评价而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或焦虑,能避则避,甚至也不愿去可能要与人打交道的公共场所;

2.如不得不交往,则会带着强烈恐惧和焦虑去忍受,常伴有心悸、出汗或举止笨拙、忐忑不安等表现。

回避型人格障碍:

1.总以为与人交往时低人一等、缺乏吸引力甚至愚蠢笨拙,不愿从事有较多人际交往的职业,害怕受到排斥、否定或指责;

2.如果不能确定自己被人喜欢,就不愿与人交往,即使在亲密关系人群中也害怕开玩笑中被他人嘲弄而寡言少语、行为拘谨。

二、疾病性质不同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归属于焦虑或恐惧相关障碍范畴,可起病于任何年龄段,,发病前一般有过在社交中受到刺激而出现焦虑和恐惧的体验,可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矫正。

回避型人格障碍则归属于障碍范畴,是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的持久、稳定和广泛的心理行为模式,发生和持续时间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需要通过调整自我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自我鼓励,鼓起勇气逐渐融入到人际交往中。

赞同 0 0 回复
无形剑客 无形剑客

如何判断是社恐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王道华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因为心理自卑,缺乏自信,而导致的行为退缩、害怕与人交往接触,具有很强的社会不安全感,尤其是面对挑战,觉得自己无法应付无法解决,而多采取回避态度。

社恐症,即社交恐惧症,是过分和不合理地恐惧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者情境,明知道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他所害怕的是外界的特定事物或者环境场所,不是因为内心自卑。而且他知道自己的害怕是过分的、是不合理的、是没有必要的,但还是不能防止这种恐惧的出现于消除。

简单来说:

回避型人格障碍,其核心,来源于内心的自卑,认为是有理由、有必要回避、逃避的;

社恐症,其核心,不是来源于自卑,而是来源于对外界的事物、场景、情景的害怕,并且知道自己的害怕是过分的、是没有必要的、是不合理的。

赞同 0 0 回复
夜伴天明 夜伴天明

带去人多的地方转一圈不就行了?听别人分析不如自己感受,这两种情况都是有明显差别的[哈欠]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