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
今古讲堂
小花飞箭,例不虚发。花荣的箭,简直就是一把高精度狙击步枪。他是水浒中的第一狙击手,也是宋江的第一迷弟。
花荣是个标准的高富帅、官二代、阳光男孩。他是将门之后,出身富贵,刚出场时,他就是清风寨的副知寨,朝廷命官。花荣长得高大、帅气、白皙,手中一柄银枪,武功超群,善于射箭,堪比李广和养由基,箭法在水浒中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水浒战场上的巴雷特M82A1,无敌不摧。在梁山好汉的关键战役中,只要有花荣的神箭在手,往往就能够扭转乾坤。
在征讨田虎的盖州之战中,花荣一箭射中方琼面门,又一箭射透张翔后心。之后,杨端在城楼向花荣射暗箭,花荣接住箭,再用箭将杨端反杀。
征方腊之战,方腊手下国师宝光如来邓元觉和鲁智深打了一个平手,却被花荣一箭射死。
小李广花荣的神箭术,在书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描写。
箭射雁头。花荣的箭,能够精准射中高空中快速飞行的小目标移动物体:空中某一只大雁的头。
这就说明他的弓箭不仅精确度相当高,而且射程相当远。比射雕英雄还厉害。就算是小李飞刀,估计也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射程达不到。
“广射虎,荣射鸟”,“小李广”绝非浪得虚名。
花荣搭上箭,拽满弓,觑得亲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晁盖和众头领看了,尽皆骇然,都称花荣做神臂将军。
箭分双戟。花荣能够精准分开缠住豹尾上的绒绦。这说明他不仅箭法精准,而且力度也掌握得恰到好处。
那两个壮士斗到间深里,这两枝戟上,一枝是金钱豹子尾,一枝是金钱五色,却搅做一团,上面绒条结住了,那里分拆得开。花荣在马上看见了,便把马带住,左手去飞鱼袋内取弓,右手向走兽壶中拔箭,搭上箭,拽满弓,觑着豹尾绒绦较亲处,飕的一箭,恰好正把绒绦射断。只见两枝画戟分开做两下,那二百余人一齐喝声釆。
由此可见:小李广花荣的神箭,能够精准远程打击、定点清除高速移动物体,除了不能击穿装甲之外,就算放到现代战场上,使用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远程清算目标,估计效果也最多不过如此。
吴用对花荣有一个评价,认为他的箭术,已经超过了古代的养由基:
“休言将军比小李广,便是养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
前途一片大好的少年将军,为偶像抛家舍业。花荣虽然不追星,但他有一个高度崇拜的偶像,那就是宋江。
花荣出场时,就是一个年轻英俊的少年军官。“齿白唇红”,满口洁白的牙齿,红润的嘴唇非常有男人味,一双英气逼人的大眼睛,两行长长的浓眉,倒三角的健美身材,是个大帅哥:
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
他刚出场时,他的家庭幸福,有妻子,还有一个小妹妹,一家人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作为一名体制内的军官,年轻有为,事业有成,家有娇妻,他的幸福指数非常高。
就是这么一个前途一片大好的少年将军,由于过分崇拜偶像宋江,为了搭救宋江,不惜抛家舍业。后来又义无反顾地劫牢反狱,上梁山落草,又跟随宋江南征北战。最终,当宋江死后,他居然上吊自尽为宋江“殉情”了。
但是,宋江的人格魅力究竟有多大,能让和他并没有打过太多交道的花荣,对他如此死心塌地?宋江又使用什么手段,将花荣发展成他的心腹嫡系?书中并没有交代清楚。也没有写宋江给过花荣什么恩惠。
按道理讲,以小李广花荣这种官二代的身份,自身实力又高,宋江作为一个县城的押司,应该帮不上他什么忙。
不过,爱并不需要理由。总之,花荣一遇到宋江就被他迷上了,“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从此无怨无悔,一生追求,并且最终采取上吊的方式,追随偶像而去。
而朝廷对花荣并不薄。
花荣和秦明对阵时,秦明讲:
“花荣,你祖代是将门之子,朝廷命官,教你做个知寨,掌握一境地方,食禄于国,有何亏你处?”
当时的霹雳火秦明,无法理解小李广花荣的行为。
花荣为了救宋江,最终把自己彻底搭了进去。确实有点令人惋惜。
刘高抓住宋江之后,花荣不计后果前去搭救,并和知寨刘高的人马发生了正面冲突。
他利用自己的神箭技艺,震惊全场,其难度堪比吕布的辕门射戟。把刘高的人马吓得溜之大吉。
花荣竖起弓,大喝道:“你这军士们!不知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刘高差你来,休要替他出色。你那两个新参教头,还未见花知寨的武艺。今日先教你众人看花知寨弓箭,然后你那厮们要替刘高出色,不怕的入来。看我先射大门上左边门神的骨朵头。”搭上箭,拽满弓,只一箭,喝声道:“着!”正射中门神骨朵头。众人看了,都吃一惊。花荣又取第二枝箭,大叫道:“你们众人再看我这第二枝箭,要射右边门神的头盔上朱缨。”飕的又一箭,不偏不斜,正中缨头上。那两枝箭却射定在两扇门上。花荣再取第三枝箭,喝道:“你众人看我第三枝箭,要射你那队里穿白的教头心窝。”那人叫声:“哎呀!”便转身先走。众人发声喊,一齐都走了。
通过这一番描述,说明花荣虽然想强行抢走宋江,却并不想把事情搞大,更不想杀人。所以他先表演自己高超的箭术,再虚张声势要射死教头,成功地把刘高的人马吓跑,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也说明小李广花荣还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
后来,由于刘高告状,青州知府派人捉拿了宋江,黄信又用计捉拿了花荣。在押进囚车之前,花荣对黄信说:
花荣便对黄信说道:“都监赚我来,虽然捉了我,便到朝廷,和他还有分辩。可看我和都监武职官面,休去我衣服,容我坐在囚车里。”
花荣为什么要请求黄信不要脱去他的衣服?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花荣是个非常骄傲的人,非常注重自身形象。
花荣出生于将门,长得又高又帅,平时非常注重自身的形象。他武艺超群,后来英雄排坐次时,排行第九,为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之首,上应天英星。花荣虽然被抓,但他自认为自己没有大罪,就算押入囚车,也不愿意被脱去衣服,蒙受羞辱。
第二,他认为黄信会给他这个面子。
“镇三山”黄信是青州慕容知府麾下的兵马都监,平时和花荣相当于是同事关系。后来,其师父秦明投降落草后,黄信也投了宋江。梁山伯英雄聚义时,他上应地煞星,排名38位,是梁山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一名。
由于大家都是一起共事的武将,花荣认为黄信多少会看重这层关系,不会过分为难自己。自己提出这种要求,应该能够得到允许。
第三,花荣心存幻想。
花荣作为武官,尽管被抓住,但他还是抱有一丝幻想,希望能够保留自己的体制内的身份,虽然已经要被押入囚车,他还是想能够相对比较体面,保留自己的尊严,将来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想继续在官场上混。
黄信虽然已经是用计将他擒获,但他并没有被正式定罪,仍然有自行辩护的机会。而且,慕容知府当时所听到的,也就是刘高的一面之词,证据并不充分,也并没有与自己当面对质。
因此,他要求面见知府大人,当面辩明是非清白。他可以向慕容知府辩解:宋江确实是自己的亲戚,是被刘高冤枉的。
如果他的辩解能得到知府大人的同情,不仅能够救下宋江,说不定自己这一份官职还能保得住。
因此,他不希望自己衣服被扒掉,以一个犯罪人的形象去见知府,这样容易导致知府先入为主,事先作有罪推定。
为偶像自杀殉情。当自己一生追求的偶像宋江命归黄泉之后,小李广花荣似乎也一下子失去了人生所有的目标和追求。他和智多星吴用商量,准备一起自杀。
吴用道:“我指望贤弟看见我死之后,葬我于此。你如何也行此义?”花荣道:“小弟寻思,宋兄长仁义难舍,恩念难忘。我等在梁山泊时,已是大罪之人,幸然不死,累累相战,亦为好汉。感得天子赦罪招安,北讨南征,建立功勋,今已姓扬名显,天下皆闻。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如今随仁兄衕死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矣。”吴用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已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你今见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花荣道:“此事无妨,自有囊箧,足以糊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
花荣是个有家庭的人,他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而自杀,非常不可取。其实,除了自杀,他还有很多种选择,绝对不是非死不可。
他这么做,只能说明:他的一生彻底被宋江迷住了,无法自拔。
小李广花荣是条好汉,但他死得却不像一条汉子,而且他并没有像项羽那样,采取自刎等常规的好汉自杀形式,却采取了一种吊死自己的方式,这种自杀方式,感觉有点娘炮,连最后一点壮烈的色彩都没有了。
- 赞同 0 0 回复
-
魁哥说历史
在《水浒传》中,花荣之名大家应该都是听过的,他本人长得帅,武功高强,还有一手“百步穿杨”的绝活,令大家十分喜欢。花荣本是清风寨武知寨,因帮助宋江而遭到陷害,被押解青州。深陷牢狱,毫无尊严,大家想的都是如何告饶求活,而花荣的反应却完全不一样,他只说了“休去我衣服”这样一句怪话,这是为何呢?
花荣救宋江
花荣和宋江乃是好友,关系非常不错。之前宋江也是官吏,活得十分潇洒,但因他怒杀阎婆惜,惹上了官司,不得不四处逃命,而这个时候花荣又积极邀请,于是宋江便决定来花荣处避难。在路途中,宋江从矮脚虎王英手中救下了一个女子,而这个女子竟然是清风寨文知寨刘高的妻子,刚刚说了花荣是清风寨武知寨,宋江救下花荣同事的妻子,应该是能得到更好的庇护的,但他却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却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还害苦了花荣。
原来在宋江的救助下,清风寨文知寨刘高的妻子虽然得到释放,但是回到寨子中,她出于对自己清白的保护,对刘高撒了一个谎。说她被掳去后,那些贼人并没有对她动手动脚,而是在听说他是知寨夫人后,便放了她,刘高自然也就听信了妻子的这一番解释。实际上,刘高妻子之所以能安全回去,完全是因为宋江的解救。
刘高妻子糊弄过去后,在观看社火时又见到了宋江,估计她是害怕宋江泄露她被王英动手动脚的画面,所以她污蔑宋江就是那个山寨的贼人,而刘高一听说宋江是贼人,当即就命人将宋江给抓了起来。宋江谎称自己也是被贼人抓上山的,是花荣的好友,名字叫张三,而这个时候花荣又叫人来救宋江回去,称宋江名叫刘丈,这一下,两边名字不同,一看就有问题,于是刘高当即把宋江给收押了。
后来花荣动用武力,才终于把宋江给抢了回来,可是那个刘高,不愿善罢甘休,也有可能是她老婆在旁边吹枕边风,他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将此事禀告给了青州知府,最后青州知府派出人马,将宋江和花荣都给捉拿了。而花荣面对知府派来的人,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原文:花荣便对黄信说道:“都监赚我来,虽然捉了我,便到朝廷,和他还有分辩。可看我和都监一般武职官面,休去我衣服,容我坐在囚车里。”
这就很奇怪了,花荣既然被捉,其他话不说,为何单单要求不要脱掉他的衣服,让他坐在囚车里呢?实际上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三个原因,看看他的家世就懂了。
一、花荣不认罪想要上诉
当花荣被捉时,其实他是一直喊冤的,他并没有认罪,而且一直叫嚷着要去知府大人面前辩个是非清白。去面见知府大人,花荣当然不能不穿衣服前去啊,这成何体统?所以花荣才会提出这个要求,而当时捉花荣的黄信也不想冤枉好人,既然没有定罪,且花荣也是武知寨,便没有像一般囚犯一样对待花荣,让花荣穿着衣服坐在囚车中。
二、花荣想反抗
正常的犯人都是会把衣服脱掉,站在囚车中,这样的话,就算犯人想反抗也没有力气。从后面宋江的表现可以看出来,宋江当时衣服被剥,站在囚车中,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倒是花荣,由于是坐在囚车中的,活动自如,有足够的力气可以打破囚车。
原文:花荣已把自己的囚车掀开了,便跳出来,将这缚索都挣断了。却打碎那个囚车,救出宋江来。却剥了刘高的衣服与宋江穿了,把马先送上山去。
三、花荣的家世很好
古代的风俗和我们现代大不一样,我们现在夏天热,赤裸上身没啥事,但是在古代,却不能这么干,尤其是有官职有身份的人,他们讲究的是衣不露体。花荣本身就有官职在身,当然是不能光天化日之下脱掉衣服了。而且花荣也是将门之后,在当时是属于比较有地位的人,这种有失体统的事情,怎么能发生在花荣身上?
原文:秦明大喝道:“花荣,你祖代是将门之子,朝廷命官,教你做个知寨,掌握一境地方,食禄于国,有何亏你处?却去结连贼寇,反背朝廷!”
结语
花荣是将门之后,家世不错,从小的教育就和一般的武夫不同,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花荣,自然是很看重名誉的,而且花荣本身就不想认罪,不想接受和普通犯人一样的待遇,所以他才会说出“休去我衣服”这句怪话。
- 赞同 0 0 回复
-
一半秋色
花荣被捉后,既没求饶,也没挣扎,只说了句,“不要脱我的衣服”,花荣是男人,又不是女人,为何怕别人脱衣服?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非也!花荣不让别人脱衣服,自然有他的打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花荣经历了什么。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无处躲藏,一筹莫展之际,恰好收到了花荣的书信,于是只身前往清风寨投奔花荣。
途中经过清风山,机缘巧合之下,从王英手中救下一名妇女,而这名妇女恰巧是刘知寨的夫人。
刘知寨是花荣的同事,刘知寨为正,花荣为副,两人互相看不惯,矛盾很深,但宋江并不知情,当宋江告知此事之后,花荣叹息不该救刘知寨的夫人。
这天,宋江在街上看花灯,恰巧被那妇女瞧见了,妇女对刘知寨说,这黑厮就是盗匪同伙,快点派人捉来。
宋江被抓后,辩称他叫张三,是来此地做生意的,妇女对刘知寨说,不打焉能招,宋江遭受一番皮肉之苦。
很快,有人报信给花荣。花荣急忙前去救宋江,但救人没救成,反中了刘知寨的奸计,遭擒获。
被绑之后,花荣辩称要找上司评评理,并提出了要求,即“不许脱他的衣服”,花荣为何这样做呢?
因为丢人。
试想,花荣是副知寨,这些士兵都曾是他的手下,这次栽了跟头,要被囚车押送走,还被当众脱了衣服,多丢脸啊!
命重要,但脸也很重要啊!
并且,花荣并没认罪,他要面见上司,当着上司的面,与刘知寨辩驳,既然面见上司,不能衣不遮体就去了,要体体面面的去见。
以上便是花荣不让脱衣服的原因。
- 赞同 0 0 回复
-
惟德是崇
谢谢“”的邀请。
《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和第三十四回,叙写了宋江和花荣被捉、被救的全过程。
第三十三回中,宋江和花荣被刘高、黄信捉住,押送青州府;第三十四回中,宋江和花荣被清风山燕顺、王英、郑天寿救下。
花荣被捉后,对黄信说“休去我衣服”,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二是有利于保养体力;三是便于有事时反抗。题主所说的“休去我衣服”,就是花荣被捉后对黄信说的话。书中是这样写的:
“花荣便对黄信道:‘督监赚我来,虽然捉了我,便到朝廷,和他还有分辩。可看我和督监一般武职官面,休去我衣服,容我坐在囚车里。’”一、维护自己的尊严。虽然这时的花荣,已被刘高和黄信以“通清风山强贼”的罪名拿住,但是,花荣只承认宋江是自己的亲戚。花荣觉得:我现在有什么罪?你们即使以“通清风山强贼”的罪名捉拿我,我是没有罪的。我是无罪之人,必须有我的尊严在。捉拿之后,不去掉“我衣服”,就是维护自己尊严的最好体现。花荣对黄信说的“虽然捉了我,便到朝廷,和他还有分辩”,正是体现着自己的无罪。
一个穿着官服、坐在囚车里的人,和一个脱去官服、立在囚车里的人,在围观者的眼中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花荣要的,就是这样一种效果。二、有利于保护体力。可以设想:一个穿着官服被捆绑的人,和一个穿着薄衣被捆绑的人,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所消耗的体力是完全不同的。穿着官服被捆绑的人所遭受的痛苦,比穿着薄衣被捆绑的人所遭受的痛苦要小得多;穿着官服被捆绑的人所消耗的体力,比穿着薄衣被捆绑的人所消耗的体力要小得多。
花荣“休去我衣服”的做法,无形之中为保存自己的体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他还向黄信提出了“容我坐在囚车里”的要求。一个始终坐在囚车里的人,和一个始终站在囚车里的人,所储存的体力也是绝对不一样的。
花荣是一个年少英勇的武将,更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智者。三、便于有事时反抗。花荣向黄信提出“休去我衣服,容我坐在囚车里”,更为自己遇到有利的时机时进行反抗,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在整个押送的过程中,花荣是比较舒服的。在这舒服的押送中,使他的体力得到了充分的保存。一旦遇到有利的时机进行反抗,自己的体力储存是有足够保障的。
当在押送青州府途中,遇到燕顺、王英、郑天寿的营救这极其有利的时机时,花荣保存下来的体力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十四回中这样写道:
“花荣已把自己的囚车掀开了,便跳出来,将这缚索都挣断了。却打碎那囚车,救出宋江来。”这时,花荣的体力是何等充沛,动作是何等潇洒。这些都得益于花荣的“休去我衣服,容我坐在囚车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 赞同 0 0 回复
-
写字人
宋江误杀了阎婆惜之后,投奔花荣,但是被刘高抓了。花荣打算强行救宋江,但刘高让黄信给花荣下了套,饭局之上,黄信摔杯为号,旁边出来埋伏好的人,就这样抓了花荣。
花荣被抓之后,眼看自己要被囚在囚车中,这时候他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
花荣便对黄信说道:“都监赚我来,虽然捉了我,便到朝廷,和他还有分辩。可看我和都监一般武职官面,休去我衣服,容我坐在囚车里。”——《水浒传》
这都啥时候了,眼看着自己可能跟宋江一样被问斩了,花荣不求情也不反抗,居然说不要脱自己的衣服,这个要求真是太奇怪了,在水浒中仅此一例。
那么,花荣为何“休去我衣服”呢?个人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花荣考虑的是尊严
赤身露肤,在古代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更影响着个人荣誉和尊严。衣服的起源,本身除了御寒之外,也还有遮羞的意思在里面。
古代一些人为了躲避灾祸,装疯卖傻,就会玩裸奔,就是一定要脱衣露肌,把自己弄得很没礼仪,不像个人样,这样别人才能相信他。比如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为了躲宁王之聘,就不得不裸奔装傻。
对于一般人而言尚且如此,对于花荣这位武官来说,显然面子更重要一些。
更关键的是,花荣可不是一般的武官,他和杨志、呼延灼一样,也是名门之后。花荣和宋江落草清风山之后,秦明曾与花荣交手,两人交手之前,秦明曾说过,花荣“祖代是将门之子,朝廷命官”。
很明显,花荣是将门之子,既然如此,他自然更在乎自己的名声、尊严,这也关乎到祖上的名声。杨志是杨家将之后,家道中落,自己没犯罪时,还想着恢复祖上名声,何况花荣被关在囚车里。
所以,于花荣而言,即便一时不能免罪,起码也不能脱了衣服,免得有辱自己颜面和祖上的声誉。
其次,这也是作者铺垫下文
宋江和花荣被囚在囚车里,押解到青州的路上时,燕顺、王英和郑天寿已经得知消息,并在半路埋伏好了。
果然,一番混乱后,王英等人与黄信、刘高大战。
宋江衣服已经被脱了,他也没多少武艺,所以一直在囚车里。但是,花荣不一样,他是坐在车里,后面直接掀开囚车,打翻了看押的小兵,然后救了宋江,并在第一时间,把刘高的衣服脱下来给宋江穿了。
作者就是为了表现花荣之勇,所以才让花荣提出不脱衣服的要求。这样的话,他才能直接掀开囚车救宋江。否则既被脱衣,又站着锁在囚车里,花荣就没法打破囚车,即便打破囚车,也没法立刻救宋江了,毕竟他得找衣服穿啊。
基于这两点原因,所以花荣提出了这个看似奇怪,实则很合理的要求。而鲁智深、李逵等人被捉之后就没说,因为他们本就是粗莽之人,不会考虑到这一点。
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花荣应该是想打破囚车,方便救宋江,再逃走。不让脱衣服,就是为后面做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王英等人来救宋江了。
- 赞同 0 0 回复
相关问题
- 05-01 一个人有心事或者心结,长期压在心底得不到释放,会不会得抑郁症?
- 05-01 不喜欢被打扰,喜欢安安静静一个人,不谈恋爱,不交朋友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 05-01 如何幽默地和女生聊天,而不显得无聊?
- 05-01 作为一位老师,如何才能掐灭高中生在学校谈恋爱的苗头?
- 05-01 男孩和男孩谈恋爱什么感受啊?
- 04-30 如果你跟你朋友相处久了,很厌烦怎么办?
- 04-30 自卑内向的性格如何改变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 04-30 不管是现实还是网上是不是只要女人主动了,男人都不会拒绝?
- 04-30 恋爱中女生为什么从来都不主动?
- 04-30 如何让男生喜欢上一个并不漂亮的女生?
- 本月热门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