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
京虎子
同性恋和双性恋都属于性取向,人的性取向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和无性之分,虽然大多数人是异性恋,但非异性恋的性取向并不罕见,美国CDC的一项研究,同性恋的比例为1.6%。双性恋的比例为0.7%,而民调发现非异性恋的比例接近5%。
双性恋还算可以理解,因为可以有后代,同性恋是不会产生后代的,因此从进化的角度不好理解,但同性恋确实是自古存在的,当然双性恋也是自古存在的,这就引出为什么他们会存在的话题。
在过去,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疾病和精神遗传。这个认知是错误的,同性恋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异常,而是正常性取向的一种,因此不少国家在大力保护同性恋者的权益,包括同性恋婚姻。
是什么原因导致同性恋?
近年来有一种趋势是试图证明同性恋是天生的,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找到同性恋基因。从道理上讲也不通,同性恋没有后代,怎么会有同性恋基因传下来?以前认为的父母的作为还有一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同性恋,同样没有证据。
目前的看法是同性恋原因不明,可能有遗传、环境等各种因素,不排除单一因素,更可能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同性恋或者其他非异性恋性取向不能歧视,而且要包容。同性恋者也要自律,像中国目前艾滋病传播主要是因为男同性恋人群之间的性传播,这并不是同性恋的错,而是这个人群的健康知识的普及不足和他们的性行为的问题。
- 赞同 0 0 回复
-
shedeoe
同性恋现象古今中外,甚至在动物界都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双性恋这种说法我是一直保留质疑态度的。
在咱们国家,超过90%的同性恋者都和异性结婚并且生子了,特别是80年代以前出生的同性恋者(这还不包括那些一辈子从未接触同性恋圈子但内心却渴望同性的隐形同性恋者,这样的人估计大有人在),可他们并不是双性恋者,主要是因为咱们国家的传统观念和社会接受度无法给同性恋者自由选择的空间,而被迫选择这种自欺欺人的普通婚姻生活。
如果以是否既能和男人做爱,又能和女人做爱,作为是否双性恋者的标准,那这个标准就太不客观了,那恐怕绝大部分同性恋者都算是双性恋了。一个男人即便面对毫无性欲的对象,硬是要勉强自己完成性生活,也并不是绝对做不到的事情。本人就是个纯粹的同性恋者,为了向家人和社会掩饰自己真实的性取向,我也象征性的的交过女朋友,在女朋友的要求下也发生过性关系,我承认那并不是我本能的需要,但硬要完成那件事的话,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只是那种快感很苍白,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那种快感充其量也就相当于自己用飞机杯解决的快感,完全就是应付了事。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女朋友有深深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加上自己本身对维持这样的关系也觉得很没意思,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放弃这种关系,选择不婚。
我接触同志圈将近17年,接触过很多这方面的人,可我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真正的所谓的双性恋者,圈子里大部分人都结婚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在婚姻以外寻找自己的性伴侣或者情感对象,但是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只是寻找同性,并没有那种既对男人感兴趣,又对女人感兴趣,在外面既找男人,又找女人的“双性恋者”,他们的手机里也只会有同性暧昧对象,只会安装同性交友软件。
我不敢绝对的说这世上一定没有双性恋者,毕竟世界这么大,什么样的特例都有可能出现,而且这个圈子这么大,我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统计。但就我曾经接触并了解过的人里(至少也有几百个吧),其中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双性恋者,虽然他们大部分都已经结婚生子了(其中还不乏性格和气质高度女性化的,也照样结婚生儿育女了),有一些人刚开始也号称自己是双性恋的,经过后面的了解也证实了他们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因为一直以来,他们只会在婚姻以外寻找同性性伙伴。
我曾经跟几个号称自己是双性恋的抬过杠,我反问他们:你们结婚以后,在同性圈里寻找同性伙伴,会爱上男人,这个自不用说,那么既然你们说自己是双性恋者,必然是既会对同性产生爱恋,也应该会对异性产生爱恋,既然会寻找同性性伙伴,那应该也会寻找异性性伙伴,你会吗?你手机里肯定有寻找同性的聊天内容,甚至暧昧的恋爱对象,有寻找异性的这方面的内容吗?结果无一能证明自己真的是双性恋的。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双性恋者,即便有,那也是极为罕见的极少数,甚至根本就没有。大部分号称自己是双性恋的,都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上主流社会对于同性恋人群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缺乏理解和包容度,而向主流社会的观念作出的妥协,并且内心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自卑,也看不起这样的性取向(我敢打包票,所有的同性恋者内心都100个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将来也变成同性恋者,因为他们都深受其苦,深知这种性取向在这人世上活得有多艰难。就像电影《霸王别姬》段小楼对师弟说的那一句“蝶衣,你可真实不疯魔不成活啊!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也疯魔!咱们可怎么活呦。”)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心态,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圈里把自己伪装成异性恋。然后在同志圈里,又尽可能的把自己包装成双性恋者的身份,显得他们虽然喜欢男人,但其实也喜欢女人,似乎这样就能让自己在人前多一份尊严和自信,以填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感。本质上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所以,同性恋现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双性恋是否存在,却有待进一步的客观调查和考证。
至于同性恋倾向的形成原因,因为我自身的原因,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也思考的比较多,我个人的观点是:既不完全是先天基因论,也不完全是后天影响论,我对佛教的因果论是比较认同的,准确的说是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皆由内因、外缘、结果三个步骤发展而来。同性恋现象的形成原因也不例外。
首先先天的基因,是一个内在原因,也可以说成是内在的潜力(我个人认为具备这种内在潜力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它相当于一颗种子。
其次是外缘的作用,也就是后天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也就是一个外在的诱发力量,这相当于土壤、阳光、雨露、空气的作用。
光有内因(种子)或者光有外缘(阳光雨露……),都无法形成一个结果。只不过每个人内心的那颗种子敏感度不同,对萌发环境的要求不一样,有的种子比较敏感,稍遇土壤或水分,也就是很小的诱导因素,就轻松的诱导它萌发了(比如小时候曾经有几个人夸奖过长得漂亮,或者大人曾经帮他穿过几次女孩子的衣服之类的)。有的种子则不那么容易萌发,或者说需要比较强烈的外在因素刺激,才有可能萌发(比如军队里的同性性经历,或者严重的家庭暴力,缺乏父爱等等)。有些人即便内心也具备了那颗种子,最后却未必发展出同性恋倾向,因为他的那颗种子敏感度很低或者非常低,一般的环境和经历,根本不足以刺激它萌发,但他依然是具有同性恋潜力的,只不过他很难遇到那个能刺激他萌发的人和事件,如果缘分不具备,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萌发了,做一辈子的直男了。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感觉自己并没有经历什么引导,生来就爱同性,认为自己是天生的。而有的人却能明显的回忆起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些典型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所以认为自己是后天形成的。也有些人,只是偶尔对某些同性会产生一些莫名的好感,但因为机缘不具备,从未真正体验过,最后也没能真正形成同性恋倾向。但本质上来说他们内心都具备了形成同性恋倾向的种子。 总之,因和缘的关系,是一个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原因(基因或者后天形成)就可以解释得清楚的。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命运的安排,你无法抗拒,你无法靠人力去改变。
- 赞同 0 0 回复
-
o文明k
村里通电的话,应该都知道欧美一些国家已经通过了同性恋婚姻法。
为什么会存在同性恋?那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呢?
现在种族歧视都拿不上台面了,你还谈性别,low不low?
回归正题,很多人觉得同性恋是一种病态的情感,我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觉得世界上全是同性恋那就糟了,九年义务教育毕业没?社会上这么多异性恋都没把同性恋改变,难道还怕少数的同性恋同化异性恋?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医生尝试过所有可能的手段,无法改变人的性取向,无法把同性恋变成异性恋,或者把异性恋变成同性恋。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以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性取向是不能改变的。并且世界卫生组织不再认定同性恋是疾病。不再对同性恋者进行所谓的治疗。
中国的心理学界跟世界脱轨长达几十年之久,所以,现今仍然在沿用很多陈旧的心理学观点。最普遍的就是以弗洛伊德为首的“同性恋后天形成论”,所谓的环境改变性倾向,在中国普遍流传的观点。
李银河有很深入的研究过这个问题,人的性向就像是个光谱可以折射出不同色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同性异性双性倾向并存的,只是在某一时间某一倾向占主要地位。
她也说过,成为同性恋也与第一次性经历有关。周围有朋友的确是天生的,Gay或les 从小就对异性不感兴趣,这没什么可奇怪 同性恋是千百年来就存在的,也许有些人是如你所说玩腻了换换口味,就像心理书籍说有些人只是在青少年时期有同性恋倾向,成年后就会恢复为异性恋。但是大部分还都是纯粹的同性恋者,为了自己和异性恋并无区别的深刻的爱情在艰苦的隐忍承受着,希望有朝一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同性恋婚姻法既然已经存在,那就说明时代的车轮依旧前行,它碾碎了纳粹消灭犹太人的蓝图,种族主义者的乖戾目光。
现在生活中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学生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普遍平常心,认为喜欢一个人没有错,然而是那些上一辈的人对同性恋的抵触情绪更多一些。
时代接轨,我们应该给予社会以时间。现代人在高谈人权的时候,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
- 赞同 0 0 回复
-
钱150576618
谢谢邀请,首先:这个问题得问上帝,是上帝创造了同性恋,但一点可以肯定它不是病,是天生的,是不以人们意识所转移的,据国外统计人口占比为3%~5%之间。第二: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存在于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但一点可以肯定在哲学、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天赋是异性恋无法相比的,古代西方的大哲学,大艺术家几乎清一色都为同性恋,就拿现在世界十大奢侈品牌首席设计师九位都是同性恋。第三:同性现象同样普遍存在于动物界,所以我们当今社会应当多一些包容,这是上帝的安排,是生存法则的结果。
- 赞同 0 0 回复
-
悟空科学
为什么世界上存在同性恋和双性恋,如何科学地看待性取向?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隐藏自己的性取向。因而“同性恋”和“双性恋”这两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但是,依然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这样的性取向群体,先不说理解、可能就连基本的尊重都难以做到。
而大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偏差,主要还是因为很少有人会去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这些性取向和大众不同的人,被不少人主观臆断性的归于异类。然而,这些违背大众性取向类别的形成,其背后都有复杂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性取向为同性恋和双性恋的人,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的看待性取向?
性取向并不是只有异性恋一种性取向,又被称为性偏好、性倾向或性偏好,这是一个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对象的词语。而性取向的类型自然并不是只有异性恋一种(大部分人的性取向),同时还包括很少被人在意的无性恋类别,以及生活中相对比较常见的双性恋和同性恋。之所以大多数动物都只会对异性产生吸引,是因为这样的取向更符合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驱使。
大部分心理学专家认为,这个世界上的女性会比男性成为同性恋的概率更高,只是她们会更加隐秘而低调。从同性恋的调查数据来看,美国大约有3.2%的男性和4.2%的女性都是同性恋者,英国大约有5%到7%的人是同性恋者,而我国2014年的同性恋统计数据也达到了7000万左右。
而从双性恋的人口比例来看,美国男女双性恋人数分别占据了0.4%和0.9%的比例。如果将这个比例用来估算我国的双性恋人口数量,大约会在900万左右(仅供参考)。但是,截至目前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调查数据的比例发生怎样的变化,那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同性恋、又或是双性恋人数,并不会因此而有太大波动。
如何通过科学解释不同的性取向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有研究证据表明: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什么,他的基因会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比如,在那些孪生兄弟中,如果其中一个是男同性恋,那么他的兄弟有52%的概率会和他拥有相同的性偏好。并且,当调查的对象为异卵双胞胎的时候,两者皆为同性恋的概率则下降到了22%。
研究人员在对已故同性恋者,以及异性恋的身体构造进行研究的时候还发现,同性恋者下丘脑的某个细胞团,明显比异性恋取向男子的该细胞团更小。简单来说,这些性取向有所不同的人,就连大脑的部分构造也会存在差异。然而,我们暂时还不能确认这样的差异性,到底是发生在孕期、儿童期,还是青春期。
或许很多人有所不知,有一种新型性取向被称为自我恋,在他们的身体里似乎同时住着两个人。有时候可以像女人一样妩媚,有时又像男人一样阳刚,这两个不同的角色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相互引用,从而产生了自我恋行为。比如,当他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也会表现出超出一般人的自恋程度,不管是跟镜子里的自己说话,还是亲吻镜子里的自己,都像是在和另一个自己亲密对话。
为什么要科学的解释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性取向?或许有的人认为不重要,但那些同样认为生物因素是导致其他性偏好存在的人,则更能理解同性恋或其他性取向的人,并对他们表现出更为接纳的态度。简而言之,倘若同性恋、双性恋,乃至其他性取向都是天生的。那么,公众对这些人群的接受度会更高,从而减少很多异样的眼光。
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性取向除了刚刚说到的基因等原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取向?倘若我们自身无法对自己的性偏好进行选择或改变,那么既定的性偏好又是从何而来?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是如何形成当下的异性恋、同性恋,乃至其他性取向的?
当我们将家庭环境设置为盛气凌人的母亲和没有扮演好父亲角色的父亲,是不是更容易培养出男同性恋的孩子?而那些占有欲太强的母亲,以及对女性怀有敌意的父亲所组成的家庭,是不是又更容易培养出女同性恋孩子?
也就是说,同性恋取向在撇开基因因素的时候,是不是还与他们所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有关?他们中的一些或许对异性存在害怕和仇恨感,所以才将性取向指向了和自己同性的人?还是他们在有幼年时期经历了特殊的生活体验?
又或是当前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研究人员对同性恋者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有很多,但对于环境影响因素这个方面,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虽然,关于性取向的很多问题还有待时间来解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尊重其他性取向形态的存在。
- 赞同 0 0 回复
相关问题
- 05-03 如何追男生?是校草,打篮球的那种,真的巨帅,感觉明星都差他几分!我追到了的话半夜笑出声啊?
- 05-03 如何判断一个女生是不是喜欢你?
- 05-02 男生喜欢一个人会表现出哪些迹象?
- 05-02 面对自己喜欢的人该怎么去聊天?该怎么找话题?
- 05-02 有些人能接受女人ma不能接受男人娘,这是否双标?
- 05-02 为什么追我的男生都喜欢说虽然你不是很漂亮,但是我喜欢你啊,我想说我又没有说过我很漂亮的话,是怎么回事?
- 05-02 月薪上万的员工居然做不好PPT,该怎么办?
- 05-01 一个人有心事或者心结,长期压在心底得不到释放,会不会得抑郁症?
- 05-01 不喜欢被打扰,喜欢安安静静一个人,不谈恋爱,不交朋友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 05-01 如何幽默地和女生聊天,而不显得无聊?
- 本月热门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