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有哪些心理学冷知识?

首先给大家推荐一本很值得读的书,克里斯多夫·孟写的《亲密关系》,并希望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能够学习到亲密关系的真谛。这本书里有一个练习我觉得大家在爱情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做一下,也许这个练习会给你找到继续走下去的理由。这个练习是:首先写下初遇时,... 显示全部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在恋人之间会有所谓的“火花”?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接触到对方时会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又或者是因为两个人的情感共鸣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互相吸引的效果?我想了解一些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冷知识,希望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神秘而又美好的感情世界。
发布时间:2024-11-16 19:12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36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不吃唐僧的小妖精666 不吃唐僧的小妖精666

首先给大家推荐一本很值得读的书,克里斯多夫·孟写的《亲密关系》,并希望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能够学习到亲密关系的真谛。

这本书里有一个练习我觉得大家在爱情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做一下,也许这个练习会给你找到继续走下去的理由。

这个练习是:首先写下初遇时,你在伴侣身上发现的所有优点,相处至今新发现的优点也加上去。然后,在另外一张纸上,写下你现在在对方身上看到的缺点。把两张表放在一起,第一张表上列的每一项得十分,第二张表上列的每一项扣十分,看看你的亲密关系是正分还是负分。

许多人在做了这个练习之后惊讶的发现,虽然他们的爱情经历过很多困难和危机,但另一半的优点还是多于缺点的。只是他们忘记了当初被伴侣吸引的原因,而只注意到了对方不好的地方。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遇到最美好的爱情,并一直走下去。

赞同 0 0 回复
透过心理看世界 透过心理看世界

当然可以。

爱情本来就是肉体欲望和精神需求的综合表现。

心理是人的意识活动表现,是精神意识活动的总和。

肉体欲望是人得以延续的根本,靠荷尔蒙督促。精神欲望是靠心理积累和释放过程的满足来推进。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总会,反过来又约束各种欲望。

所以,爱情本质是欲望满足和精神释放的体现,但被文化给污染了。污染后的爱情从来没停止过抗争,从而激发出各种心理活动。导致爱情支离破碎,爱情很难再统一,被分成很多模块去实现,比如:

第一, 爱和性分离。

第二,爱、性和婚姻分离。

第三,物质和性交换。

第四,物质成为爱的条件。

这其中展示的心理活动有:

自私、满足、欲望、生存、安全、攀比、嫉妒、精神分裂、人格分裂、价值扭曲……

赞同 0 0 回复
扪心问诊 扪心问诊

首先,推荐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三成分理论),见文后图。

第二,介绍促进亲密关系的三个因素:依恋、公平和自我表露。

大约七成的婴儿以及接近这个比例的成年人,都会表现出安全型依恋,二成回避型依恋,一成不安型依恋。

因为早期的依恋类型为后天的人际关系(包括爱情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爱情双方要互相知晓,增进理解。

爱情关系中,公平,尤其是长期公平很重要。公平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我表露,会增进亲密关系,使之趋于无间。自我表露不宜一步到位,要像双人舞一样,你一步我一步。

赞同 0 0 回复
用户96183006451 用户96183006451

瀚思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咨询师罗倩答:

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正所谓“一见杨过误终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也许会改变一段情感乃至一生的轨迹。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

2、晕轮效应: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这种错觉现象,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看一个人好的时候,可能觉得瑕不掩瑜、什么都好,缺点也可以容忍了。也因为这个原因,长得好看的人总在感情刚开始的时候容易占一些优势。

3、吊桥效应:吊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另一个人,那么他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在某个节目中,一位男士甚至说在带老婆孩子去迪士尼乐园的时候,由于座位不够,是和另一个男人一起并排坐过山车的,由于速度太快,他们好像心里都突然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觉。于是还产生了困惑:我该不是喜欢上他了吧?

4、禀赋效应:如果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比如在面对突然得到100元钱和丢失100元钱,通常是失去的疼痛大于收获的喜悦,因为人类天生就对失去有着根深蒂固的厌恶情节。

如果要挽回一段感情,不如试试这样做:先让他尝试一下失去。

5、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即人的情感、观念和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你的赞美、夸奖和愿望会成为一种心理暗示,让被期望者在无形的力量助推下,按照你的期望去做。

好男人都是被夸出来的,多给男人一些肯定和赞扬,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更能够让对方变成你的Mr. right。

6、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所以如果父母不喜欢一段子女的恋爱对象,可千万不要用错了方法,有时候爱情中的外力挫折能让他们链接得更紧密,还感觉自己充满了悲剧英雄色彩。如果能让双方更多时间自然地相处,也许反而能更清醒地看清楚合适与否。

——————

罗倩:瀚思签约心理咨询师,中山大学全日制硕士,受训时长超过2000小时,长期接受个体督导、团体督导和个人体验

【擅长领域】人际关系、婚恋情感、压力与情绪管理、自我探索与成长

【咨询寄语】陪你看见自己,与你一同前行

赞同 0 0 回复
书籍上的猫头鹰 书籍上的猫头鹰

我们会喜欢“接近”自己的人。这里的“接近”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接近。

所以你看到那些会撩妹的人,在于女孩子的聊天的时候,总是不断通过调侃、打压、取昵称,做暗示等手段不断给女孩营造一种这个男人和我很熟悉的,也很了解我心理状态,突破女生的防线。

你也会看到会撩妹的人,总是手脚不是很干净,但似乎女孩子不是很排斥,因为他们懂得不经意的接触和触碰,逐步拉近于女孩之间的关系。

我们会喜欢身体上有魅力的人。

有身体魅力不代表一定要长得帅,或者要有多高,只需要在你想要接近的异性眼中你长得好看,有一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小特点就行。

所以你会看到会撩妹的人,身高可以不高,但穿着,配饰不会差,长的可以不帅,但一定能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会喷香水,会画眼线,会保养皮肤。

我们会喜欢于自己相似的人。

诸如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相似能够促进两人间的亲密关系。所以会撩妹的人在和女孩沟通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的表示对你的认同,表示与之有过相似的经历和看法。

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

这个就很明显了,我们不会对讨厌自己的人施以爱心。而会撩妹的人在这一方面做的更到位,在交往之处就给与一些小恩小惠,获得女孩极大的惊喜。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