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从军12年,洗澡、如厕、生理期都是怎么混过去的?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却没有暴露真身,听起来似乎不可置信。她是怎么混过去的呢?食堂也不是女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让被毛泽东主席亲口评价为“巾帼不让须眉”的现代花木兰——郭俊卿来回答。一、铁血木兰,南征北战。有些年龄大一点朋友可能看过一部由陆柱... 显示全部
我很好奇花木兰在从军12年的时间里,是如何处理洗澡、如厕和生理期这些生活上的基本需求的呢?毕竟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并不高,而且军营环境也并不适合女性的生活。她是如何在男性中混过去的?真的很想了解她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发布时间:2024-07-22 01:55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32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食堂讲历史 食堂讲历史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却没有暴露真身,听起来似乎不可置信。她是怎么混过去的呢?食堂也不是女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让被毛泽东主席亲口评价为“巾帼不让须眉”的现代花木兰——郭俊卿来回答。

一、铁血木兰,南征北战。

有些年龄大一点朋友可能看过一部由陆柱国先生所作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改编的电影《战火中的青春》。

这是一部老电影,于1959年12月1日上映,比我们很多人都老。

讲述了女扮男装的解放军副排长高山和排长雷振林革命友谊的故事,某瓣评分7.2分,是一部水准不错的电影。

而这部小说和电影的历史原型就是郭俊卿。

郭俊卿辽宁人,东北姑娘,1931年出生,家庭贫寒。

她是家里的老大,父亲常年重病,做不了重活儿。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的郭俊卿就帮父亲母亲干农活。

7岁那年,她随家人逃荒要饭来到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大草原。

可命运没有停止迫害这个漂泊不定的家庭,由于日本人怀疑他们的身世,郭俊卿的父亲被抓起来毒打。

为了活命,他们一家人在地主家劈柴烧火,用干杂活换来的零星报酬苟活。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郭俊卿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也饱受地主家的剥削,郭俊卿一家穿着一年四季都相同的破衣裳,蜷缩在地主翁德臣闲置的破屋里。

为了生计,郭俊卿不得不剃了光头,扮成男孩外出打工,这是她第一次女扮男装。

可惜,她努力拼命工作,依旧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这是当时中国老百姓共同面临的惨境,勤劳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就在她做泥瓦工回来的那天,她3岁的小妹妹因病饿夭亡了。

她辛辛苦苦工作,都是为了家人,妹妹的死让她认识到,必须起来反抗。

毛泽东主席曾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郭俊卿的事迹又验证了这句至理名言。

1945年8月8日,抗日战争进行到尾声,苏联对日宣战,不久出兵中国。

她在很偶然的情况下,看到了苏联红军。

她惊讶地发现,苏联红军中有英姿飒爽的女兵,既然苏联可以,自己为什么不行?

这一刻她萌发了参军的念头。

不久,八路军经过她的家乡,她马上就想加入八路军。

不过当时八路军基本不让女战士直接参加战斗,部队很少收女子。

14岁的郭俊卿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并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用假名郭富报名参加八路军。

当时征召的士兵看她又瘦又小,不像成年人,打量半天婉拒了她。

不过郭俊卿不死心,一直跟着大队伍后面走,打动了随行的军人,破例让她加入队伍,成为八路军的一员。

花木兰的事迹,在八路军中上演,故事就此开始。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因为她表现出色,她光荣的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热北军分区独立团直属特务连通讯员。

解放军当中,骑兵非常少,能成为一个通讯骑兵,要有出色的能力,后来,她甚至还成为了一个警卫员。

能在这么多男战士中脱颖而出,可想而知,她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不是食堂歧视女性,相比男性,女性从军确实要困难很多很多。

可这些都被她用惊人的意志力克服过来了。

194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郭俊卿接受到一项紧急任务,要奔赴驻军60里外的白音布统(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部队在4个小时之内赶回来执行任务,并随部队一并赶回。

当时正值深冬,天降大雪,路上雪深,不能骑马前行。

郭俊卿咬紧牙关,牵着马在没膝深的积雪中一步一步向前挪,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途中甚至滑跌下了深沟。

那一夜,北风呼啸,却要为她送行;

那一夜,大雪纷飞,却要为她鼓掌;

那一夜,长路漫漫,却成为她的注脚。

第二天清晨,当走到离部队六七里的地方时,她的坐骑终因体力不支,倒地暴亡死了。

她为了保护部队财产,竟然把马背上把坐鞍解了下来,背在自己的肩上返回了驻地。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她这一个小举动,证明她对部队爱得有多深,这是一个大公无私的战士。

她就是这样,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部队给她记了一小功。

这以后, 她多次独自一人敏捷机警地通过对面的封锁线,在对方的眼皮底下传送情报,传达命令,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多次受到首长称赞。

这个东北姑娘,不仅有勇气,有毅力,还有智慧。

1947年6月,郭俊卿光荣入党,此时距离她从军不过两年时间。

她这是取得了多大成绩,才能做到这点?要知道,此时她才16岁。

现在很多女性同胞,扪心自问,你们能做到像她这样吗?如果能,你将获得所有人的尊重。

入党后,郭俊卿表现更加积极。在部队中。这个大家庭,她热心关怀着战友们,平时谁有病,她帮助做病号饭;行军途中,她帮助同志们扛枪、背背包,抢救伤病员。

1948年5月,郭俊卿被调到冀察热辽第11纵队某团担任步兵三连四班班长。

冀察热辽第11纵队司令员是贺晋年(开国少将),政委是陈仁麒(开国中将)。

不久,平泉战斗打响。郭俊卿带领的四班作为突击班,担负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

当时,全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多是初上战场的新兵,而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60多个敌人。

战斗开始后,郭俊卿摇着红旗冲在最前面。

战斗中,跑在她身边的副班长中弹牺牲。她高喊着“为副班长报仇”,带头冲上山梁。

敌人发起了反冲锋,她带领战友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郭俊卿因为指挥机智勇敢、带病坚持战斗立了功,彻底让上级注意到这个矮小的“郭富”班长。

她带领的四班,也被纵队授予了“战斗模范班”的称号。

不久,十一纵队奉命进入东北,整编为第四野战军48军。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即将打响。

时隔多年后,郭俊卿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此时的她已经晋升为机枪连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这一次她将和战士一起,解放自己的老家。

郭俊卿比谁都要拼命,在辽沈战役中,她带领战友参加了著名而牺牲惨重的大拉子山阻击战,为锦州的解放立下又一功。

而后她又参加了平津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她参加了两个,为新中国解放战争全线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平津战役之后,第48军在军长贺晋年率领下,南下作战。

此时,郭俊卿在48军143师某连担任指导员

从此,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她转战大江南北,北至东北,南至广东,贯穿中国南北大地。

从1945年到1950年,郭俊卿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

二、身份暴露,全军轰动。

在郭俊卿部队途经湖北的浠水时,为了让病号顺利转移。

郭俊卿不顾刺骨的河水,以身作则,将病号一个个背过河。

而长时间接触冰冷河水的她,就这样落下了妇科病。

随着战斗生活作息混乱,她的妇科病也越来越重。

1950年部队进军到广东韶关,她再也撑不住倒下了,连续多天的高烧让她神志不清,但就算这样,她也不肯让医生检查……

直到首长闻讯赶来,一直坚强的郭俊卿终于流下泪水,吐露了自己身为女子,参军杀敌的实情。

郭俊卿身份终于暴露了!

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了全军轰动——谁也没想到,朝夕相处、带头冲锋的“郭富”指导员,竟然是个女人!

军长贺晋年得知后,公开称赞道:“郭俊卿是巾帼英雄,是当代花木兰,是四十八军的骄傲。”

中南军区第一政委罗荣桓元帅说:“一个农村女孩子,女扮男装,英勇战斗杀敌立功,这是多么令人佩服!值得宣扬!”

1950年9月,郭俊卿作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请注意,郭俊卿是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个特等女战斗英雄!!!

而且这个记录估计永远也没有人能打破,仅凭此点,郭俊卿就是我国、我军永远的传奇。

郭俊卿进京后,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9月25日下午,毛泽东亲自在北京饭店接见英雄们。

郭俊卿和四野英模队队长赵兴元代表全体英雄模范向毛主席敬献花环,毛泽东和他们握手致谢。

大会中,共进晚餐,郭俊卿和毛泽东一桌,并代表战斗英雄向毛泽东敬酒。

毛泽东主席亲口评价郭俊卿道:“巾帼不让须眉,是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大会结束后,她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受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生的热烈欢迎。

三、木兰爱情,只身许国。

郭俊卿是个战士,是个巾帼英雄,可她也是个女人,她也憧憬自己的爱情。

在访苏期间,郭俊卿喜欢上了同在时任副团长的赵兴元。

赵兴元比她大5岁,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兵,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直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

期间9次负伤,荣立特等功2次、大功6次、小功7次。

被授予“模范党员”、“文武双全的全面英雄”等荣誉称号,毛主席曾33次接见他,毛主席多次是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永不退色的光辉战旗”(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在苏期间,赵兴元像大哥般关心她、教育她。女英雄悄悄地爱上了男英雄,当时团里都在谣传两人要在一起。

有一天晚上,郭俊卿鼓起勇气,直接向赵兴元表白。

这东北姑娘,真是直接,但赵兴元对她说:“咱们两人太突出了,不合适。”

郭俊卿的第一段感情就这样失败了。

从莫斯科回到北京,郭俊卿回乡看望了母亲和弟弟,随后她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学习。

在学校读书期间她和一个机要科长谈恋爱,但被说成是“腐化”。

郭俊卿在感情上再次受了伤害。

就在这时,曾和她在一条战壕并肩战斗,又在一个教室里共上速成中学的八路军老排长向郭俊卿表白了。

但被郭俊卿拒绝了,多年的战争让她负伤太重,不得已切除了子宫,无法成为一个母亲,她不愿去拖累这个老排长。

老排长诚恳地说:“不能生育不要紧。只要我们感情好就行了。”

但是,郭俊卿思前想后,还是拒绝了这份感情。

就这样,郭俊卿孤独一生,未曾嫁人,只是领养了两个小孩,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

1981年4月,郭俊卿离休了。离休前,她给上级有关部门打报告,要求将她用了36年之久的男生姓名“郭富”改为“郭俊卿”,并恢复她本来的女性,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

1983年9月23日凌晨,现代花木兰、中国惟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不幸病逝,年仅52岁。

她给世人留下一份令所有人肃然起敬的遗物名单:

80元钱、一只旧皮箱、一床旧被、一条毛毯、一只用了十几年的小收音机……

仅仅只是这些吗?

当然不!

还有永垂不朽的人间佳话,还有名垂青史的忠心赤胆,还有无数后人的钦佩敬重。

四、安能辨我是雄雌?

现在问题来了,郭俊卿在暴露身份之前从军5年,5年的时间,她的战友就没发现她是女儿身吗?

在和战友们的密切接触中,郭俊卿为了不暴露女儿身的秘密,5年中,她从不脱衣睡觉,也从不和大家一起上厕所、洗澡。

她睡觉永远要藏一把刺刀垫在枕下,将自己的长枪横在床前。

每天她睡得最晚,起得最早,这样才好打着遛马的旗号外出“方便”。

有时候在行军路上,也要纵马离队好一会儿,哪怕遭到连长排长的批评,她也不吭声。

她奇怪的作息也引来了战友的疑惑,班里的战友们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你们注意了没有,郭富这家伙从来不跟咱们一起解手!”

“这小子有点怪,跟他闹着玩时老躲躲闪闪的。”

战友们决定揭开这个谜。一次,趁郭俊卿不备,战友小李一把将她抱住,气得郭俊卿一边拔刀一边大哭,吓得战友们再也不敢闹了。

郭俊卿就是用这样的手段,克服更多的困难,才在军中隐瞒了整整五年时间。

现代花木兰可以做到,古代花木兰应该也可以。

赞同 0 0 回复
浪花听书阁 浪花听书阁

中国历史上的女将领,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但其中有位女将领,一生都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她就是我们熟知的代父从军的“花木兰”。

然而花木兰作为女子,从军了12年,一直生活在男人堆里,在面对艰苦的行军作战中,其女人身份一直未被暴露,这件事情也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花木兰女儿身的身份12年之间,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或者说花木兰真是一个男人?

其实花木兰之所以身份没有被发现,大致不外乎以下几点可能性:其一、就是花木兰隐藏的比较好;其二来就是有人为花木兰打掩护;其三、便是花木兰是历史虚构的人物,实际上并没有这个人,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发不发现一说了。

我们对于花木兰的了解,大概也就出于对《木兰辞》的理解,其实历史上的花木兰在史书上未有明确的记载,也就是说花木兰的事迹很有可能是被众多文学艺术进行美化的。

根据《木兰辞》中记载,花木兰应该是属于北魏时期人,那个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的骚扰,中原便开始进行征兵,也就是说每一户人家至少需要出一名男人上战场。

而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根本无力再上战场,而花木兰的弟弟又比较年幼自然也不可能上战场。这样的话,家里就只剩下花木兰一人,那么孝顺的花木兰就决定自己一人孤身前往战场替父从军,从这里花木兰的传奇一生也就开始了。

那个时候上战场,如果是个男人的话,那倒没什么,可是花木兰是个女人啊!在那个时候,女人是不允许上战场的,如果被发现的话,那可是欺君之罪。

可是花木兰也没有办法,他只能瞒着别人替父从军,尽可能的不被发现。而花木兰替父从军这段期间,肯定需要和将士们住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打仗、一起洗澡甚至上厕所都会在一起。

这样的话,时间一久,花木兰女儿的身份自然会被发现,可是为什么12年之久,花木兰的身份还是未被发现?

猜想一:花木兰体格高大,长相粗狂,完全不像女人

首先,花木兰生于北魏时期。根据历史记载,花木兰有可能是北魏鲜卑少数民族,而北魏的鲜卑少数民族则是由牧为生。

在我们的印象中,游牧民族因为常年在外捕猎,所以游牧民族无论是长相还是体格,都要比我们汉族要高大粗犷很多。而花木兰是北魏鲜卑少数民族的人,那么花木兰的体格和体型上肯定要比我们汉人要高大且粗狂很多,说不定光看外貌,花木兰还真有可能像男人。

其次花木兰行军打仗多年立下无数战功,这肯定和花木兰的实力是有关系的。而实力的强大,估计和体格也有一定关系,所以花木兰之所以能立下无数战功,肯定是要比周围的人更加厉害。

那这样的话,说不定花木兰的体格,也有可能比周围的其他男人更加壮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周围的人就真有可能把花木兰当成男人看待了。

毕竟花木兰长得比我们这些男人看着还像男人,又怎么会有人怀疑他的身份呢?那么自然也不会有人认为这么一个壮硕的大老爷们儿是一个女人了,所以花木兰的身份也就一直未被暴露,也得益于他高大粗犷的体格。

猜想二:老乡打掩护

花木兰之所以没有被认出,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那就是北魏时期的征兵制度不太一样。北魏时期所用的是征兵制度叫府兵制,就是征兵的人都是在自己同乡镇上进行征兵,然后这些人会被分在一起。

也就是说花木兰周围的一些士兵有可能都是自己的老乡,他们应该都知道花木兰是女儿的身份,这样的话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然后花木兰上厕所或洗澡的时候,这些老乡们肯定会帮花木兰打掩护,毕竟同乡之间互帮互助也都是很正常的。这样一来的话,花木兰的身份,想要暴露那就更加难了。

毕竟花木兰一直和自己的同乡生活在一起,也不怎么和其他外乡的士兵接触,自然就不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那么花木兰的女儿身,也有可能一直被隐瞒下去。毕竟自己身边的同乡人不揭发的话,那么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再说,同乡人肯定也不会揭发自木兰的身份,毕竟花木兰替父行军本是一件善事,同乡们应该是为此感动的,根不要说举报花木兰了。所以花木兰的女儿身份,才可以一直这样被隐瞒下去不被发现。

猜想三:花木兰有着自己独立的营帐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花木兰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花木兰立下无数的战功,如果论功行赏的话,那么花木兰至少也会被封为千户。这样的话,花木兰肯定不可能和那些士兵一起住在一个帐篷里面,花木兰会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帐篷。

如此一来,那花木兰就可以在这个独立的帐篷里面处理自己的生理期或者是洗澡啥的,所以自己的隐私也就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这样的话就更没有人知道花木兰女人的身份了,花木兰也可以在自己的这个帐篷里面换衣服等,可以说是非常方便的了。

那么说到这里就有人会问,花木兰既然可以在自己的帐篷里面处理一些事情,那么花木兰上厕所总是要出去的吧。因为那个时候为了防止士兵临阵脱逃,上厕所都得在统一的地方,并且都是有规定的,不能够出去,不能去其他地方上。花木兰只要上厕所的话,肯定会被认出来,那花木兰又怎么办呢?

其实这点也很好解决,花木兰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帐篷里面找一个容器,自行解决上厕所的问题。

这样的话,就避免了和大家一起蹲大坑上厕所,这也大大的解决了花木兰隐私会被暴露的问题,毕竟花木兰作为一个将领有着自己独立的厕所,这也没什么的,也是合情合理。

猜想四:花木兰是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本没有

花木兰这个人物也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宣扬传统的美德,而被人们进行美化的一个英雄人物。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也就没必要去纠结花木兰是男是女了。毕竟文学作品,人家只是讲究里面传承的一个精神,也不用追究那些细节,甚至别人也没有想那么多,所以我们也就没必要追究花木兰是男是女。我们只需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受人世人崇拜和尊敬就行了。

最后想说的是,花木兰无论怎么说,都是我们民族的一个英雄,替父从军这件事情也是令人非常感动的一个故事。而花木兰所做的这一切也值得为后人所赞颂,所以花木兰女儿身的身份为什么没有被发现,其实也显得不重要了。

如果非要探讨这个话题的话,其实也不难解释。无非就是花木兰善于自己隐藏,并且同乡的人也帮助花木兰一起隐瞒这件事情,所以花木兰可以完美的一直隐瞒下去。

这么一来也就没有人可以发现花木兰的身份了,或者说花木兰这个人本身就不存在罢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发不发现一说。

赞同 0 0 回复
蓝风破晓 蓝风破晓

花木兰,一个古代杰出的女将军,混到海量的男人堆中,12年如一日,还没有被发现是女儿身,这是如何做到的?

难道她有特异功能不成?

非也,非也!

虽说,花木兰是个女子,但是,混到军中不被发现,也不是没有可能,听我详细讲给你听。

一、花木兰的仪容仪表掩盖了很多

什么是仪容仪表?仪容,就是裸露的皮肤,比如容貌、脖颈、手臂等;仪表就是那些服饰搭配,以及外在的物品点缀。

1、花木兰的容貌可能并不漂亮。

从“木兰辞”的流传,以及通过内容仔细分析,花木兰所处的年代,大概率是在北魏时期。

最初,《木兰辞》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

公元429年,北魏和柔然展开了大战。

在《魏书·世祖纪上》、《魏书·列传第九十一》、《北史·列传第八十六》三本书的战役记载中,都有明显和《木兰辞》提及的相同地名。这为“木兰所处年代是北魏时期”,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而国民中,有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北方的少数民族尚武,多骑猎,这就造成了很多女子虎背熊腰,容貌粗糙,花木兰也大概如此。

试想,一个细皮嫩肉的娇滴滴女子,只要往男人堆里一站,泾渭分明,鹤立鸡群,一眼就能看出来,何须接触?

所以,花木兰可能不是美女,她是个“虎背熊腰”矫健的女汉子,所以不易被发现。

2、花木兰是去打仗的,衣服可能会掩饰了身体。

古往今来,对军装的要求是什么?宽松,穿着舒适,不影响行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正规的军队人员都很难穿着短裤背心上战场,甚至,连短袖都很少穿。

现代部队,冬天自然是宽衣棉袄上战场。夏天上战场,最少也得长袖单衣。

在古代,是冷兵器时代,为了提高生存率,是要经常穿着保护铠甲上战场的,平时也绝对是长袖长衣。

因此,可以这样说,古代军人衣服穿得多,会掩盖女性发育的身体。这会让大家发现不了花木兰的美丽曲线。

二、花木兰的兵种,让大家发现她是女生不容易

1、花木兰是骑兵,睡觉不容易发现性别。

花木兰买马参军,这说明,她骑术不错,而且大概率是骑兵。

骑兵和步兵不一样,骑兵和马呆的时间,甚至要比和同伴一起的时间更长。

睡觉时,步兵们挤在一个大营帐,互相依偎;而骑兵的帐篷完全不同,分为单人帐篷,五人帐篷,10人帐篷,50人帐篷等。其中,单人帐篷和五人帐篷用得比较多。有钱的,完全可以用单人帐篷,或者,官职不低了,也可用单人帐篷。

因此,花木兰使用单人帐篷的概率比较大,如此一来,睡觉时谁能发现?偶尔的5人帐篷也是不容易发现性别情况的。

2、作为骑兵,解决个人事情并不难。

很多人感觉,军中的女人为了掩饰性别,上厕所不方便,洗澡不方便,生理期不方便。这个推断没有大问题,确实如此。

但是,有了马之后,完全不一样,一切都方便了。

上厕所,如果遮挡物比较明显,不骑马就能解决,只要不扎推去尿尿就可以。而如果讲究了,纵马驰骋两分钟,好几公里就出去了,放开上厕所,都不是问题。

至于生理期到了,虽然没有卫生巾,但是做个袋装草木灰的卫生条,那是可以做到的(古代已经有了),像古代的女人,做这些,绝不是难事,手到擒来,几分钟就做好。只要做几个放好,换起来还是很方便的,不比上厕所更难。

至于洗澡,北方洗澡不容易,最多擦拭身体。如果附近有河水,可以洗洗,但不会是集体浴室般的洗澡,无需让别人看身体,也不用看别人的身体。到河水中洗澡时,跑到河水上游或下游人少的地方,单独洗个澡,完全没问题。

一切的方便,来自于花木兰是个骑兵,她有马,因此就会方便很多。

三、知道花木兰是女人的战友,要么没人说,要么人已死

1、知情人大多不会说。

如果你知道你身边的战友是女人,你会不会往外说?

也许,在现代社会有人会说的,但古代,会说的概率会更低,甚至没人说,一是说出去,这是欺君之罪,战友可能会被审判,如此,不如不说;二是身边有个女战友,打仗都兴奋,荷尔蒙告诉你要勇敢,要表现,这样的事情,谁会傻傻往外说?如果不说,也许还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此,还是不说为好。

2、有些知情人,已经死了。

12年的军旅生涯,历经无数次战争,能活下来的都是奇迹,很多早都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因此,花木兰的很多战友,很多知道她是女人的战友,已经离去。

而随着花木兰的位置逐渐升高,那些新兵蛋子们,没有几个知道将军是个女儿身,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

所以,有些事情不是没人知道,只是,少量知情者不愿意说,或者知情者已死。

只要做人够认真,做事够仔细,军中女子被发现的概率就会降低。

(唐桂林)

很多人说,《花木兰》就是个文学作品,实际当中,参军12年,一定会被发现的。此话听起来是有道理的,按常理,发现军中的女扮男装是大概率的,不过,恕我直言,军中12年,女儿身不被发现,是有可能的。

近代,有位湖南女子,八年之间,三次参加战争,最后大腿受伤才被发现是女子,她叫唐桂林。

唐桂林第一次参加战争时在15岁左右,1930年参加了新编第20师工兵营,几年下来,没人发现。后来,回来结了个婚,生了个娃,又去当兵了。

1937年打淞沪会战,受轻伤回家养伤。1938年再一次参加抗日战争,这一次,大腿受伤,医治时才发现是个女儿身。陪同去医治的人、医生都惊呆了。

一切皆有可能,就看你的操作如何。

赞同 0 0 回复
草莽58 草莽58

花木兰从军,说的是元代。蒙古讨伐中原早期,这个民族,成年男人,只要战争需要,全部都是军人,战争结束又是牧民,所以12年过程当中,军队和家庭,是经常交叉往复的。当然,这里边还有很多破绽,它是小说,就不能追求它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赞同 0 0 回复
讲点历史小八卦 讲点历史小八卦

花木兰作为一名女性,混迹军中12年,自然是很难的,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我们看木兰辞: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到处买马参战就知道,花木兰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只有北方民族才称可汗,她征战的阴山,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属沙漠半沙漠地区,干旱少雨,游牧民族即使是和平时期,也很少洗澡,更何况战争年代。

虽然说部队驻扎地,上厕所有规定,一般都有固定位置。但是上厕所又不是集体活动,也没有人监视,部队驻扎在郊野野外,草深林密,花木兰趁人不备,钻草丛里上个厕所方便一下,应该不是难事。

难的是住宿和生理期的问题。

据中国历史学家考证发现,确实有花木兰这个人,但她并不是姓花,名字确实为“穆兰”,是鲜卑女子,并以送信的“函使”身份,参加了阴山之北柔然的战役。

花木兰生活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拓跋鲜卑族建立起一个朝代,还残留着部分母系社会的习俗 。鲜卑妇女也跟男人一样骑马射箭,北魏女子受到鲜卑的影响,普遍尚武,精于骑射。正是女子尚武的风气,才有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军的可能性。

木兰辞里,军贴上写着木兰父亲的名字,说明花老爷子现役士兵,但他又能待在家里,这说明他战时出征、闲时务农。这是北魏时期的府兵特点,府兵制还有个特点,士兵们上前线需要自备衣粮和器械。

所以木兰上战场前,战马、马鞍、马鞭全是自己整的。打仗讲究安营扎寨,其实也就是扎的行军帐逢,那么花木兰是女孩子,自己准备帐逢,免得被人识破的可能性极大,尤其花木兰买马,应当是骑兵,单独住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有自己专门的帐逢,换衣服等私密事情就比较方便了。花木兰战功卓著,后期升职,更有可能有自己专门的帐逢。

至于生理期,在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的资料,比如奥斯维辛集中营,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关押13万多)等等,有许多幸存之人的回忆录。

她们在回忆录中都提到因为环境的特殊恶劣,她们中的80%在集中营期间都是没有经期的。另外的20%虽然有经期,但是基本上轻松得可以忽略不记。而她们都是十四岁到三十多岁拥绝决对劳动力的健康女性。

比如圣女贞德,也因为长年战争生涯,生活不规律导致闭经,一度被怀疑是男人。一旦生活进入正常情况以后,她们又恢复了女性特征。

花木兰的情况可能也会是如此。即使没有闭经,古代女子的生理期都是用布袋装草木灰吸收秽物,部队行军作战,大锅大灶,留神收集些草木灰不是难事。

抗战时期,我国就有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参军打击日寇,古代就更可能了。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