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
味哎儿
人生的三观,需要看怎么讲,从哪个角度上说。讲的观念不同角度不同,三观的式样也不同。
按照学术上的说,也就是站在整体人群的角度上说,那么三观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或者是历史观。
罗列一下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或者是: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
人生观就是怎么个活法,价值观就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世界观就是各行各业从事哪一行业,历史观就是自己的族群或者自己一生的经历各个进程事件。
但是在书本上强调的是对国家有多大贡献。
从而,这就是一个人生的宏观层面。
然而事实上,每个具体的人与国家并没有什么关系,想为国家做贡献也挨不着自己,因为没有资历不够格。
所以具体个人,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对国家作出贡献了。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遵守纪律和法律法规,不做违规违法的事情。
从而,具体每一个人的三观是:
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不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就构成了世界观。
自己的言行举止,妨碍别人与否,就构成了人生观。
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使自己越来越好不,就构成了价值观。
因此,一个人在当地的人群当中,惹起众怒,招人烦就混不下去了。一个人不能越来越好,就被别人瞧不起了。
所以中国人强调的是:入乡随俗,待人和善,勤劳热情,过好每一天。别招别人的烦,越过越不好了。
因此中国古代,强调: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建美好家园。
后来又有人写成,趋利避害,吉祥,祥和,友爱关爱,仁慈慈爱。善良优良。有人总结归纳为风俗习俗趋良性。
实际上很简单,一个人活着不偷不抢,不接触黄赌毒,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做的。
所以,不偷不抢不接触黄赌毒,就是世界观;不招惹人烦,就是价值观;自己努力工作,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就是人生观。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别做坏人,做个赖蛋,就是世界观;和气待人,别欺负人,就是价值观;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人生观。
事实上只是:把自己在家庭外面取获的东西,在不偷不抢的条件下,携带回家供家庭成员共同享用。
其中,不偷不抢就是世界观,供家庭成员共同享用就是价值观,自己独自到家庭外面去取获东西就是人生观。只不过这个三观,适用于采集渔猎时代。
进入农业时代以后,非己之物,不得拿取,就构成了世界观。人生观就成了,努力耕种确保丰收。价值观仍然是自己收获的东西,拿回家供家人共同享用。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就成了世界观。完成分配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构成了价值观。挣到的钱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就成了人生观。
遵照这种三观的人,就笑嘻嘻的;不遵照这种三观的人,就哭啼啼的,甚至烦恼.恼怒.愤怒的。
然而在中国民间真正实用的,合不合规矩?是世界观;好坏.对错.得失.利弊.舍得,是价值观;做点什么事儿?满足不满足,满意不满意,得意不得意?是人生观;对自己或者对别人的评价,是历史观。
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 赞同 0 0 回复
-
123开始做梦
我们在日常中所说的三观,确切的说,应该是指狭义概念的“生活观、价值观以及主观认识”,而非公知的广义概念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生活观,是指对待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态度、观念,是否具备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只有拥有默契性和共同性生活观的两个人,才是真正适合生活在一起的人。
价值观,是指衡量人、事、物在心目中重要程度的尺度,包括对待金钱的态度。淡泊名利的人和过于物质的人是无法和谐相处的。
主观认识,实际上是指两个人有没有缘份,也就是眼缘和精神境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鸣性。话不投机、互不对眼和互不信任的两个人,也是无法相处得、生活得融洽幸福的。
所以只有生活观、价值观和主观认识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特点的两个人,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三观一致的人。[灵光一闪]
- 赞同 0 0 回复
-
鲁南打鬼人
你的问,老夫我就是那种不知"三观"的人。所谓″三观",仅指这个提法。官方媒体,所用不多。解放以来30年,没有"三观"这个词。我注意"三观"这个词,仅上网这两年。如:某女青年与男友分手,说"我们三观不合"。网上更常见的是说某人三观不正。
我走马观花看了几个答卷,全是闭眼瞎说,胡想乱猜而已。--个人敢指他人三观不正,这本身就是大歪。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已三观端正,就可以确定这人幼稚可笑至极了!
我们中国是-一个政治性强的国家,一个公民,必须被要求愛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全中国的大街小巷,墙壁上写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也是价值观,也是世界观。如果我们找一个大本生问他: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十有八九,他她王顾左右而言他。写在墙上,人人似是而非,这才是国民的真实面貌。
友友们,你们可能想不到,这在欧美澳等地,是不能被允许的,起码是不礼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完全不一样,这不必问,更不能讨论,他们早巳习惯了。
中国人的人生观一样吗?当然不一样。但逼他们回答,结论是一样的。从海南岛到哈尔滨,千万人的答案都一样,有异见,就不及格,就将被淘汰。
以老夫之见,中国人喜欢论三观,是荒涎的,也是悲哀的。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就是三观。就是人生须找到的真理。人必须用一生寻找它,死而值的。
- 赞同 0 0 回复
-
冯国强字非墨
我们经常听到三观炸裂,毁三观,三观碎了一地等等说法,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三观到底是什么?甚至于连观念到底指什么也不甚了了。
三观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
前一段看徐文兵老师的视频,他说中国人要识字,现代汉语和词语(双字词)多受日语影响,其汉意已经不纯了。所以,学习传统文化例如中医必须学会识字。
坦白讲,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听说“现代汉语,有三分之二的词来自日语”,也是十分困惑,果真如此吗?果真如此。
例如道理,哲学,人事,干部,组织,管理,警察,派出所,感觉(徐文兵特别提到这个词。并说,感是感知,觉是觉察。感觉是个糊涂概念)等等吧。道是汉语,理来自西方,日本人发明了道理和哲学。徐文兵老师说,哲学和道理都存在跟感觉类似的模糊不清的问题,他说,哲学不如干脆翻译成形而上学。本癦个人非常认同徐老师的意见。我们得承认日语对丰富现代汉语有贡献,但也应该知道,由于许多词汇来源于日本,并非由西语直译,所以歧路亡羊也在所难免。
其中观念一词也是这样。
观,谛视也;
念,常思也。
观念就是仔细地看,常常地想。
如果你对一些事情没有仔细地看,常常地想,那我们就可以说你没有这方面的观念,比如说对世界对人生对价值。
现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厘清一下子,你是否仔细端详,常常思考世界、人生和价值~世界是怎么来的?它由什么构成?你打算怎么帮助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什么是人?人生有木有意义?人生与畜牲的区别是什么?价格、价钱和价值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是被乌合之众追捧的?什么又是可以承传的?或曰你是否具有三观,来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的思想从未触及过上述问题,你就需要审慎思考一下,你来世上走一遭到底为了什么?
毕竟,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 赞同 0 0 回复
相关问题
- 05-01 不喜欢被打扰,喜欢安安静静一个人,不谈恋爱,不交朋友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 05-01 如何幽默地和女生聊天,而不显得无聊?
- 05-01 作为一位老师,如何才能掐灭高中生在学校谈恋爱的苗头?
- 05-01 男孩和男孩谈恋爱什么感受啊?
- 04-30 如果你跟你朋友相处久了,很厌烦怎么办?
- 04-30 自卑内向的性格如何改变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 04-30 不管是现实还是网上是不是只要女人主动了,男人都不会拒绝?
- 04-30 恋爱中女生为什么从来都不主动?
- 04-30 如何让男生喜欢上一个并不漂亮的女生?
- 04-29 相亲第一次见面,男生邀请去吃饭,不去行吗?
- 本月热门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