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合理吗?

无论古今,任何时候认为:“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观点,都是极其错误和荒缪的!古代只所以有这种论调,是因为封建男权社会的士大夫们为了方便和强化对于女人的身心控制,让女子更加自愿的依附自己,而创造出来的谬论。事实上,占社会极... 显示全部
这种说法是否意味着女性只能以德为主,而不需要才能和能力?难道女性就不应该追求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吗?难道女性就没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吗?难道女性就只能被定义为善良和守家的人吗?这种说法是否太过于偏见和歧视?女性难道就不应该被平等对待吗?
发布时间:2024-04-27 15:27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184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林城布衣 林城布衣

无论古今,任何时候认为:“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观点,都是极其错误和荒缪的!古代只所以有这种论调,是因为封建男权社会的士大夫们为了方便和强化对于女人的身心控制,让女子更加自愿的依附自己,而创造出来的谬论。

事实上,占社会极少数士大夫和有💰的老员外们也都知道,这都是骗人的鬼话,于是大多会在后花园,聘请老夫子单独教授自己的女儿,于是就有了一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知书明礼的大家小姐。只有占社会大多数穷苦百姓,无力去花💰培养自己的女儿,才只能用这句“女子无才就是德”,来麻痹自己了!

赞同 0 0 回复
总想风轻云淡 总想风轻云淡

我觉得并不是,譬如邻国日本,他们更注重女子教育,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女子学习品行好了,才能更好的培育下一代。

赞同 0 0 回复
番茄64310170139 番茄64310170139

有一定的道理,用現代的话来讲,就是你没有创造力,就必须有执行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赞同 0 0 回复
原事催 原事催

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指的是以前女子的品德,一般是指三从四德,即未出嫁就从父,不违背父亲的命令;出嫁了就从夫,协助丈夫工作生活;丈夫死去后从子,全心全意养育子女。

四德指妇德,守住贞洁;妇容指仪态,打扮得漂亮端庄;妇言指辞令,说话得体,不乱嚼口舌;妇功指女红,各种缝补针线活等等。都是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是男性选择良家妇女的条件。假如那个时候女子有了才能,那么就对很多事有独到的见解,有超出三从者的能力范围。

也就是说可能会成为认识到父亲的命令是错误的而不从父;有可能能力强过丈夫而不协助丈夫,却要反客为主地指挥命令丈夫;有可能志不愿养育子女而另有事业所求。而对于四德而言,因才能过人、头角峥嵘,更不会把所要求的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当一回事,有若女中丈夫一样,反而让男人屈居其下,让男人难堪而失去尊严。

所以那时不提倡女子除了学习和遵守三从四德以外仍然有更多的智慧和能力,这样就能把女人当作男人的附属品,既让女人不容易卷入社会的纷争受到伤害,又可保证女人不会被花花世界的男人勾引受骗上当,保持纯洁和守住贞洁,因此女子无才才能更好地遵守三从四德,才有这一说法。

赞同 0 0 回复
南柯梦说 南柯梦说

我不赞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句话,而且我想她的对立便是“女子能顶半边天”

这句话的出处是明朝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意思是说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可以看出这是当年封建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认为女子只要呆在家中,相夫教子就可以了,不需要有任何的才华,也不需要学习任何的知识,让丈夫为主就行。

当时在当今社会,女职业能顶半边天。不需要事事都依赖丈夫,自己有独立的思想,有独立的行动。能够有自己的事业,活出自己的精彩。正与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格力的董明珠,巾帼不让须眉,让其他男子都比不上。而在当今社会上成功的女士比比皆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思想只是对她们的侮辱。

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已不适合当今这个社会了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