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害怕做心理咨询?

怕的不是做心理咨询,怕的是别人的眼光、态度和区别对待。目前来说,去心理咨询室是需要勇气的,进去咨询很简单,但在去的路上和出来的路上,更担心的是别人看你的眼光。当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接受,没完全接受心理咨询就和普通小感冒需要请医生开点药一样时,... 显示全部
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去做心理咨询?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感到害怕或者不愿意去接受心理咨询。难道是因为他们觉得会被别人认为有问题吗?还是因为他们觉得心理咨询会揭露他们的隐私?我觉得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非常正常且有益的事情,为什么还有人害怕呢?希望有人能够解答我的疑惑。
发布时间:2024-05-09 20:10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21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治愈自己40年 治愈自己40年

怕的不是做心理咨询,怕的是别人的眼光、态度和区别对待。目前来说,去心理咨询室是需要勇气的,进去咨询很简单,但在去的路上和出来的路上,更担心的是别人看你的眼光。

当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接受,没完全接受心理咨询就和普通小感冒需要请医生开点药一样时,认为心理不适、心理欠佳等都等同于“精神病”这个认知。害怕的不是过程,害怕的是人。就像疫情一样,疫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围人对你的认知和态度。

赞同 0 0 回复
心理咨询师高振 心理咨询师高振

简单的说很多人对心理咨询不十分了解,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或者看心理医生就是有病,因此对心理咨询有怀疑和抵触情绪,其次就是普遍对心理健康缺少重视。

赞同 0 0 回复
李同归 李同归

为什么很多人害怕做心理咨询?

在国内,目前心理咨询行业仍然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一方面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却出现了如题主所说的很多人害怕做心理咨询的现象。

为什么很多人害怕做心理咨询?根据本人的切身体会和从事这个行业的经验,总结一下,有这么几个因素,应该是导致很多人害怕做心理咨询的原因。

历史文化因素

西方心理咨询业的兴旺发展除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外,其文化背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西方传统文化背景是宗教背景,基督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诉求”,对上帝的忏悔与祈祷。而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内省,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主要由自己化解,而非求助于外。加之东方人的含蓄内敛,更加剧了有心理困扰自己解决的倾向,他们不愿或不敢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崇尚“息事宁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观念的中国,人们咨询和求助的愿望与动机被束缚与扼杀。

可以说,心理咨询的文化底蕴不足和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化、道德化的历史沉痼让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道路步履维艰。

现实生活中,人们把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混为一谈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人认为倾诉聊天完全可以找自己的朋友,何必花钱找心理咨询师;有心理问题完全可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未必需要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和德育是有某些共同的地方,都是做人的工作,在其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上存在同一性;但在具体任务、工作对象及方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上存在很大差异。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化、德育化,使心理咨询沦为一般性职业,心理咨询师职业化所赖以维系的专业化和行业自治遭到破坏。

公众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存在很多误解与不满

同时,社会大众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存在很多的误解与不满,如

“心理咨询就是聊天”“谁都能当心理咨询医生”“只有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

他们认为只要个体稍微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就可以当心理咨询师。他们不明白,心理咨询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标准才是合格的。

民众对心理咨询的误解,还来自于那些广播、电视中显得有些泛滥的“心理咨询”节目。由于节目播出的需要,也由于可视性的要求,这些栏目往往只保留一些游戏类的技巧,加之栏目播出时间有限,这样的结果是观众认为心理咨询是半个小时能够解决问题的事情,其实真正的心理咨询技能技巧是不能公开的。

收费问题也是导致害怕做心理咨询

收费问题也是困扰心理咨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咨询师是一种职业,其所提供的心理咨询是一项有偿服务,是咨询师帮助咨询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就如同医生为病人解除躯体上的疾病需要收费一样,心理咨询师付出的劳动和时间也理应得到报酬,而且正是通过收费使咨询双方更重视咨询过程,从而获得满意的咨询效果。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收费也不一,多在100-200 元/小时。一般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次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要经过几次、甚至是十几次或更多次的咨询。若单从商业角度来看,来访者主动求助的动机和愿望以及来访者的经济基础,对于心理咨询服务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言起决定性的作用,占总人口60%以上的中国农民在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比例中尚不到6.9%。可见,缺乏经济承受力也是导致大多数人害怕做心理咨询的又一重要内因。

心理咨询师行业存在自身的问题

除了上述诸多因素的制约,以及相对于心理咨询师数量上的稀缺导致的问题,更难以解决的是目前心理咨询师的质量问题!

目前心理咨询师尚无法达到社会和公众的要求。据1997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百万人口中心理学工作者的数量仅为2.4名,从业人员中硕士、博士的比例不足2%;而美国在1991年时,每百万人口就已拥有550名心理学工作者,其从业人员中获得心理学或哲学博士学位者已超过87%。虽然政府部门与学者们不断致力于心理咨询师的正规化与专业化发展,但心理咨询业目前仍是一个各自为政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

尽管曾经出台过政府层面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标准,但行业尚无形成从业伦理和行为规范,从业人员的发展缺乏专业化与规范化,主要表现在心理咨询师缺乏督导和监督;2017年底我国废止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心理咨询师行业将引来新一轮的无序和重新洗牌,大批以靠从事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机构将离场。希望行业自净能力能够加强!对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测量工具缺乏统一的规定;对心理咨询的效果缺乏定期的考查、检查,缺乏交流,导致心理咨询效益不一,影响心理咨询的信誉。

可以说,心理咨询从业人员队伍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

专业人员少;半路出家多;出于热情和兴趣的多;不规范工作的多

这种担忧,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卫生法》中,它为心理咨询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第二十三条)”。

我国的心理咨询师行业一直在进步

尽管有着许许多多的艰难和问题,我们高兴地看到,面对外界种种压力,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并逐步转向正规化,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在相关政府部门和中国心理学会等行业协会的努力下,这方面的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衷心地希望心理咨询行业能够走上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也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个体抛弃对心理咨询的害怕心理。勇敢地走近心理咨询室,去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走出心理阴影,活出精彩人生!



赞同 0 0 回复
丹青心理 丹青心理

心理行业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很盛行。导致大多数人不太了解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行业和治疗方式。也有部分人群不愿意敞开心扉将自己的过往说出来,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看见或是知道自己去看心理医生,因为别人看见她会怕别人说他有心理问题,将会排斥和议论她。造成问题的心理堆积。能来咨询的多数是失去一些自制力的人群,没有工作效率。他们内心也不愿意来,而是被亲人家属强拉来的,那么这样的人群更不会和你聊内心深处的想法。

觉得自己有病是大部份人觉得孤独造成的,平时喜欢自己,也没什么爱好兴趣,久而久之会觉得不入流,没有人群可入。这部分人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你总会那样想有病,那么就会变成现实,所以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心理暗示,正确看待问题,然后去解决剖析他,直面问题。不要把自己想象成病态的样子,正常心理咨询是没问题的,并不是看心理医生就是有心理疾病,这也是不正确的思维观念。有些时候不愿意和身边的人讲出来,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倾诉过后心里也会豁然开朗。

赞同 0 0 回复
happy9999 happy9999

其实害怕是因为还不是很了解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这事的内涵。

1.怕被人看成有神经病;

2.怕心理咨询师技术不行医不好。

其实看心理咨询就如去医院看毛病是一样的。

但去医院看病是可能某器官有问题,需要吃药、手术等来医治。

而去看心理医生是因为想不开了、自我封闭了或想的太多等导致的抑郁、幻想、强迫或情绪上的问题,需要有人引导你找出原因、认清现实,从而正常思考而已。

当然就如医院有些是庸医一样,心理咨询师技能也有高低,只要你选对医生就OK了。

有问题就趁早医治,都是帮助你的,不要害怕的。

祝大家永远持有身心健康、快乐生活![玫瑰][玫瑰][玫瑰]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