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焦虑症是怎么康复的?

我的康复过程很简单其实我被这些症状折磨了好久,我也知道接受,也知道顺从,顺其自然。可是为什么我做到了他就是不能彻底断根呢,总是会复发一些。我不断地寻找彻底根治的办法,各种疗法。可是无论怎么样就是要复发。我一直都希望某一天不再复发了,可是每次... 显示全部
我想知道你们的焦虑症是怎么康复的?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感觉自己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我已经尝试过一些方法,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我想知道是否有人有类似的经历,有什么方法是真正有效的?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实际的建议和帮助,谢谢。
发布时间:2024-07-25 02:52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23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无影兄 无影兄

我的康复过程很简单

其实我被这些症状折磨了好久,我也知道接受,也知道顺从,顺其自然。可是为什么我做到了他就是不能彻底断根呢,总是会复发一些。我不断地寻找彻底根治的办法,各种疗法。可是无论怎么样就是要复发。

我一直都希望某一天不再复发了,可是每次好好的。突然某个时候给来一下,心情跌倒谷底。

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直三年过去了,我尝试了所有的办法,但是这种焦虑把我折磨的已经彻底失去信心,我这么年轻,这样的生活质量有什么意思,我还有多少个三年可以这样浪费,我真的是受够了,我想到了死解脱,我不想这样被折磨一辈子。

可是,我不是怕死,我又想到,家里这么多年为了治我这个病,花那么多钱,受那么多气,那个时候我脾气那么差,恨别人不理解我,砸东西骂人,过后又明白是自己不对。

如果就这样去死,我无法想象家人父母难过哭泣的样子,可是不死又受不了,真的顶不住,怎么办。

于是我决定了,就算死也要弥补些什么,这样至少也踏实一点。弥补一点是一点,那就是赶紧挣点钱,这么多年没挣钱用不少,而且如果自己死去家人还要花钱。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挣点钱,哪怕,两三万也好。

所以我就赶紧去了外地,工地找了个工作,那个时候我想好了,我累了再我不要挣扎纠结,爱怎么地怎么地,但是我一定要工作,就算天塌下来,我也会爬起来去上班,无论他怎么发作。

所以开始的那一个月每天早上起来后好难受,但是无论多难受,我都慢慢地爬起来去上班,工作的时候发作了受不了就歇会,好点就起来继续工作。人家问我怎么了,我也懒得害怕担心避讳什么,就是焦虑症犯了,也不管人家怎么说我。也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我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但是我从来没躺着,总是尽力去工作。投入工作想着赶紧挣钱,钱挣的差不多,受不了了就去死。可是快两个月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好久没发作了,而且也发现虽然症状没彻底消失,但是好像不是很难受,虽然不舒服,但是好像没啥啊。症状是有点,但是我不管他,懒得在意好像没咋滴啊。

然后就突然明白了,过去熟悉的感觉回来了,明白了原来这些痛苦都是自己挣扎,纠结,造成的,太在意康复,太渴望康复造成的心理冲突,所以症状才会那么难消失,如果不再意了,振作起来了,不管症状,鼓起绝对勇气,去工作生活,什么症状都会彻底消,心情也更好,信心更强,而且无论症状怎么发作都不会难受也不会在意,很快症状也就不再发作,也明白了人生就是如此。走出了怪圈,也明白自己根本不用去死。良性循环,然后也就彻底康复了,过去的痛苦也就成了一种记忆了,心态也更加坚强了。

书上说的没错,这只是一种长期压力导致的神经疲劳症状而已。让自己的大脑休息过来就好了。有压力就是因为很多事情我们看不开,病好不了了就是因为我们在挣扎,追求错误的方向。一旦放下,所有的痛苦都会烟消云散。

愿所有焦虑症患者早日康复。

赞同 0 0 回复
守望春暖花开1 守望春暖花开1

我每次都是用药调整过来的。既然能称为“焦虑症”,就不是焦虑状态能比的,我是扛不住,受不了那种落地一根针心脏都要多跳好几下的滋味儿。

不愿意回忆,感觉焦虑症像恶魔一样,束缚着自己的手脚,肢体僵硬,莫名的恐惧心慌,自己又不知道这症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每次发作我都足不出户,不敢出家门,心慌气短,一点安全感都没有。电视不能看,手机也不能看,只能在服药中期待状态好转。

最难受的是晚上睡前,躺上床心脏就“哐哐”猛跳,适应过程就是左侧卧或者右侧卧,躺一阵心脏跳的就不那么严重了,接下来就是平复心情,争取让自己早点睡觉。如果不是知道自己有这种躯体化症状,一定会觉得自己心脏出了严重问题。症状和心脏病很相似。

有一次睡觉前楼上的孩子好像是把玻璃球弄到地板砖上跳,我吓得坐起来喘,深呼吸好一阵才算安静下来。

不玩手机也好,不看电视也罢,状态没好药物的副作用先来了,那就是食欲增强,为了从半死半活状态走出来,也是拼了,饿了就吃。好在一个星期左右药物就见效了。不再那么难受,症状开始慢慢减轻,二十多天后,就好了很多。

这病糟心的就是,心事多了压力大了就复发,所以平常自己尽量调解心态,这病,十辈子不见都不想它。

赞同 0 0 回复
灵格声画 灵格声画

我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喜欢探索与心理现象相关联的各种内容,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助人自助的心理咨询目标。

关于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我之前曾经做过自己的分析,并且对比了心理问题中的抑郁情绪,对比之后我发现:

一、时间属性

焦虑情绪在其思考力量投放的时间属性指向未来、将来、即将到来的方向上,是属于对未来的发生充满着不安全感、恐怖感、紧迫感、焦急感等等。

抑郁情绪在其思考能量投入的时间属性指向过去、过往、已经逝去的方向上,是属于对过去的事情拥有着无力感、悔恨、感叹、惭愧等等情绪。

二、心理环境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讨两种心理问题的产生环境。重点在焦虑情绪上,那么产生焦虑情绪的环境应该是能让人产生不安情绪,这种不安情绪持续的产生,而且很多不安是人为力量无法控制的,就是你明知道有情况,就是控制不住,让人产生无力感和焦急情绪。

三、需求建设

在人的五大需求层次建设上,安全感这个需求处于底层的第二层,是基础需求,倘若在一个人的童年阶段对于安全需求的建设不够坚实,将会容易发生焦虑情绪问题。

从以上三个角度分析焦虑情绪的产生来源,是我的想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焦虑情绪的朋友。

有了焦虑症怎么办?

要先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是焦虑症,为什么这么说呢,是要朋友们搞搞清楚:

焦虑症是重症,是属于心理异常范围内,按心理咨询的划分要归入心理医生收治,是疾病属性。

平时聊天所提的“焦虑症”,是属于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范围内,可以找心理医生,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多数人提问题时上来就给自己诊断为“焦虑症”,做为一名有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士而言,第一反应是这个评估和诊断是不准确的,是需要专业评估和测量之后才能确诊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提问前,千万不要轻易说自己或者别人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因为重度心理疾病患者是没有自知能力的,是不会主动去求助的,整个社会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让这些人无法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提问时要说:有焦虑情绪,抑郁行为,强迫行为等等,这是普通人都有的。某某症,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的。有了焦虑情绪,可以考虑从建立自己的安全需求开始,具体建设方法请咨询专业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

赞同 0 0 回复
张姐河南的人 张姐河南的人

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就是这个病的受害者。

但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走出来,能够减轻症状,我再回答一次。

一、不要人云亦云,听别人说吃什么药效果好,自己也去买什么药,这个药不一定适合你。

二、到正规医院接受医生正规治疗对症下药。

三、亲人的理解和陪伴非常重要,多陪你外出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分散对了疾病的注意力。

四、自己也要努力控制自己,不舒服的时候可以找个无人的地方发泄一下情绪,想哭的时候扰哭出来,也能排解焦虑。

五,不焦虑的时候可以听听轻音乐,缓解压力?

赞同 0 0 回复
认识心理世界 认识心理世界

1、人为什么会焦虑?

首先,从小就比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容易紧张、不安。担心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够优秀,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失去自己现在拥有的。就像一个小孩子,他需要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有礼貌...才会被父母、亲戚和老师喜欢,否则就会被冷落、贬低或打骂。所以,容易焦虑的人通常比较有上进心,做事情努力、认真,希望做得好、做的优秀,被认可、被支持,闲不住,否则就会感到心里不安。就是这样的性格基础,如果在以后遇到阻力、受到了挫折之后,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好像都得不到认可,开始感觉力不从心。进而出现无力、烦躁、厌倦、回避、身体不适的身心感受和表现。一些生活的重大事件,也可能会引发急性焦虑、惊恐发作。比如自己看重的人、事、物即将离自己而去,而自己感觉无力挽回。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心跳加速、昏厥感和濒死感等急性惊恐症状。

2、焦虑之后的下意识反应

通常在出现一些焦虑和惊恐发作的症状表现之后,当事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正问题所在,会认为自己真的生病了。去医院做检查,医生也会通过测试,给当事人诊断为焦虑症或者惊恐发作,用病理化的方式来解释这一人的身心现象。

当事人就会认为自己真的病了,然后寻求相应的解决之法。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当事人会担心自己得心脏病,或者其他突发疾病,而意外死去,所以会去医院做各种身体的检查,以确保自己的健康的、安全的,而检查结果又显示没有什么问题。比较严重的当事人还会怀疑医生敷衍自己、欺骗自己,怀疑检查过程不仔细、不专业,所以才会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当意识到自己是心理出了问题之后,又会希望通过医院、心理医生、药物,减轻或者去掉这一症状表现,结果往往也是徒劳的。一些外在的辅助手段,比如药物、相应的安慰剂,尽管可以使人感觉到一些心安,但相应的副作用,也会让当事人无法接受。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心理问题。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去深入挖掘心理动机,并从内心深处提升安全感和自信心。

3、认知、观念的调整

首先,要正确的看待焦虑和惊恐发作这一身心现象。是因为人的内心里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而又在生活中遇到了阻力、经受了挫折,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依然感觉未来是不可控的、不安全的,所以才会感到焦虑、不安。在即将面临重大失去,或者预感到可能会失去的时候,才会出现强烈的无力感和濒死感。而焦虑,是当今社会的普遍想象,因为人们的努力和付出并不一定会得到回报。而且还可能面临着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压力。人们不只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还要有房子住、有车开,还要住大房子、开好车...而且自己的努力还不一定会被看到和认可。

当今社会的竞争关系,也让人们的心理距离越来越疏远,情感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普遍性的缺乏情感的支持。而被认可又是有条件的,需要自己表现的优秀、赚更多的钱、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孤单的、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感觉,也会让人的内心里惶恐、不安。而会出现一些无力、容易疲劳、厌倦、身体不适、疼痛、孤单、无助感,甚至是昏厥、濒死感,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而如果在出现了这些问题之后,无法理解和接受自己,甚至是痛恨、伤害自己,就会进一步的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使自己更加的焦虑、恐惧。如果自己都不爱自己了,那么谁还能够来爱你呢?所以,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是改变的第一步,接纳是变好的开始。

4、用实际行动做出改变

在自己已经很焦虑、感觉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可以先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放松、减压。拿出一些时间来让自己休息。而休息并不是窝在家里、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这样会使自己更加的痛苦。而是说多出去散散心、做做运动,从事一些兴趣、爱好、社会活动,愉悦、放松自己的身心。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快乐元素,相当于人体“吗啡”,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愉悦,比吃药的效果要好的多,可以坚持多做运动。如果一开始感觉无力、不想动,可以做一些比如散步、快走、瑜伽...等比较舒缓的运动。

磨刀不误砍材工,以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心境去学习、工作,会更有效率,更容易取得成功,也就更容易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另外人际关系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去找到一些和自己没有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愉快的玩耍,这样可以感觉到被陪伴、被支持、被温暖,身心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放松和休息。

如果暂时找不到这样的人,可以先去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陪伴、理解和情感支持。再就是经营好自己的亲密、家庭关系,家就像是一个人温馨的港湾,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人就会变的更有力量感和希望感。这一点对当事人来说可能会比较难,可能就是因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受不到爱和温暖,才会变的如此焦虑和恐惧。那么在自己还无力改变家庭环境和家人的情况下,不妨试着去理解、去感受、去爱自己的家人。让家人感受到自己的理解和爱,用爱去温暖、融化他们。相信他们也会慢慢的学会爱你、理解你的。

另外,在遇到生活的重大转变之后,可能需要面临角色的转换、价值感的重新确立。在这一时期,人会比较迷茫,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不被人需要,从而感觉自卑、焦虑不安,然后经常回忆过去。比如女性朋友,在结婚之前,是处于被追求、被照顾的位置,就像一个“公主”,会感觉比较有价值感、比较自信、开心。在结婚、生孩子之后,则变成了照顾孩子、照顾老公的角色,需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而此时感觉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喜欢、被需要,就像是从一个“公主”变成了“女仆”,就会感觉不安、无法接受。此时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慢慢学会照顾家人,重新确立自己的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也在老去,也会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爱和照顾。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责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找到自己的位置,确立自己的价值所在,是我们成长和改变的需要。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