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你知道它的下句吗?

“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所以答案是“词语殊为未确”。“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下一句是什么,是“真千古至言也!”整句话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这句... 显示全部
对不起,我不知道这句话的下半部分。您想让我帮您查找吗?
发布时间:2024-03-15 02:52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25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后羿怕热 后羿怕热

“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所以答案是“词语殊为未确”。

赞同 0 0 回复
寄暇噱公 寄暇噱公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下一句是什么,是“真千古至言也!”

整句话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这句话的意思便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真是千百年来最正确的话啊!

这句话是出自谁的手笔?严复!

严复为什么会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后面,加上一句“真千古至言也”呢?因为在他之前就有人提到过“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面也跟有一句话,应该说是一大拖摞话儿。

张岱在他的《祭祁夫人文 》里面写道:

眉公日:“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此语殊为未确。愚谓丈夫有徳而不见其德,方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为大德。(后面的一大堆儿字全都是栗子)

张岱文中的这个眉公就是陈继儒。“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话,便是出自他的《安得长者言》。从这个名字来看,陈继儒也是收集前人的格言。

“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话有错吗?我认为没有。不过是在才和德之间更注重于德而已。

问题在于,陈继儒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做了注解:

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这就有点儿女子有了才就容易变坏的意思了。

现在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如果单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就什么事没有,但如果说“女人变坏就有钱”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张岱就在眉公的话儿之后,发表了点儿自己的见解。“此语殊为未确”,大体意思就是这话儿这么解释好象不太对啊。

张岱认为应该这么解释:“丈夫有徳而不见其德,方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为大德。”

在《说文解字》里面,“故人之能曰才,言人之所蕴也。”结合一下咱们内敛的性格,细细地咂摸一下这个“蕴”字。

男人啊,别捐了点儿钱就成天喊着我做大善事啦;女人啊,也千万别有点儿本事就整天到处嘚瑟。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岱这么解释也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

那严复隔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又要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后,又加上一个“真千古至言也”呢?

那自然是经过了这么多年之后,事实证明了陈继儒的解释更合理一些。

《近思录》里面认为,“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

什么意思呢?越是秉性善良,越会把才能往好的地方用;身上全是戾气,才能就一个劲儿地往坏的方面使。

陈继儒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之后张岱以“此语殊为未确”给否了。若干年后严复又加上了“真千古至言也!”这完全就是一个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轨迹。

看看现在个别女子的行为,尽都是些“才女”所为,不是“才女”还真做不出来呢。便知此言还真是“至言”!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赞同 0 0 回复
鲜明11 鲜明11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已经留传了数百年了,且不说它的下句话是什么,仅就这句话,人们在理解的时候,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女人真的无才就是德吗?按正常理解,这句话是根本不成立的,那么即然是错误的,为什么还留传了那么多年呢?难道是古人错了吗?或者说是以讹传讹吗?都不是!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为了钟告女人要听从丈夫的训导和要守妇道,不能不守规矩读一些杂七杂八低书刊和民间伤风败俗俗的传说等。在中国古时候,女人是要裹脚的,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也很少有读书识字的。虽然一些官宦家庭的女子也有部分识文断字,但那都是些正统的书籍,是为了相夫教子的需要。其下一句话应是比较关键的,就是说这句话的人生怕后人以讹传讹,误解了他的这句话,而补充道,殊未确也!这最后一句才是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即他也不能确定是对是错

赞同 0 0 回复
一片叶子yezi 一片叶子yezi

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后面这句才是精华,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否定,翻译过来就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古代好事的人断章取义,借以前一句来压制女性,从而达到统治女性的罪恶目的。

赞同 0 0 回复
明月漫森林 明月漫森林

应该有很多种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男子有德便视才,女子无才便视德。

古代的HR,招贤纳士时,招男职工,要先看品德,品德好才录用,再看才能,古代又没DNA、又没监控什么的,最怕男人祸害雇主及雇主老婆孩子。招女工嘛先看有没才能,比如绣花、织布、厨艺、歌舞……,如果啥也会,女人力气小,可能要赚的刚够养着,没有剩余价值可剥削,再招里面品德好的,反正必须有才。古代才≌财,有才才能赚钱,能让老板赚钱才是好员工。

2、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男人也许像野兽一样,弱肉强食,吃喝嫖赌,没几个像话的。于是品行端正的君子就很少,为了减少矛盾、减少打架斗殴、减少战争,就很需要有德能服众的人来当官管事,所以有道德的人就算是人才了。女人嘛在古代没地位,所以就不要去争取这些当官管事的工作岗位了,女人识相的说自己“不会”,就符合古代的“女德”了。当然“女德”里要求女人要会刺绣、织布、缝衣服、会做饭。这就是女人的才,可以这些人不想给女人发工资,所以就说这是“女德”。男子有得(得到工资)就是财,女子无财(不要钱,不要工资)便是德。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