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中流行一种现象:自残。你如何看待?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作为一名职校教师,授课和科室任务不是第一要务,管理和引导学生才是最大挑战,你说的问题在学校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就提几点愚见。一,跟风行为,自残的行为让某个学生得到了什么好处,别的同学纷纷效仿,这种想法是... 显示全部
这种现象让人非常担忧,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学校和家长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帮助这些自残的学生?
发布时间:2024-10-24 03:51 0
回答数 4 浏览数 38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4个回答

教育小 教育小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作为一名职校教师 ,授课和科室任务不是第一要务 ,管理和引导学生才是最大挑战 ,你说的问题在学校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就提几点愚见。

一,跟风行为,自残的行为让某个学生得到了什么好处,别的同学纷纷效仿,这种想法是首先要制止的,往正确的方向加以引导,再者就是学生本身的问题,先让父母带孩子去脑科医院或心理医生处检查,先确诊是否患有抑郁症 激素失调或其他脑科问题。如果有的话要用正规方法治疗。

二,情绪行为失控总是失控的话,多半需要了解一下他的过去,找到他痛苦的根源,可以和班主任,招生老师和家长沟通看看是否有线索。然后日常学习生活中取得他的信任,让他多个依靠,体会到人间有真情。

三,引导学生培养正当兴趣,多点鼓励他,让他找到存在价值,转移注意力。一般孩子长大后自残倾向就会变弱。

青少年心理问题,校园暴力 校园欺凌等问题的严重性被低估了,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多方面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赞同 0 0 回复
软梅 软梅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孩子的抗挫折教育要从小培养,家长对孩子保护的越好,孩子的抗摔打能力越弱。

看过一篇文章,山村一个男孩子,每天走山路上学,经常摔倒磕破膝盖、鼻子、胳膊等。有一天他爸爸拿着铁镐把孩子走的那条小路,隔一段距离刨一个大坑,让本来不平坦的小路,更加难走。

孩子的妈妈不理解,问为什么?爸爸说:“这样他跑的时候会更小心。”

果然,这以后,孩子再也没有磕着碰着。

太平坦的路让人精神放松疏于防范,一旦遇到沟儿啊坎儿啊就失去了应对的能力。

家庭教育一定要给孩子适当的设置一定的障碍,不能一味的满足。没有拒绝的教育就是教育的最大隐患。

父母可以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在外面与别人相处,别人不可能事事的顺着你家的孩子,满足你家孩子的要求,这样就出现了落差,这个落差就是造成孩子自我伤害基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有整个事态中一点一滴叠加起来的最后一棵稻草。

赞同 0 0 回复
深圳富源国际寄宿学校 深圳富源国际寄宿学校

这个问题很严肃,自残,那可不是一般的问题,这个有可能造成学校和社会的不稳定性,自残者最基本的心理健康都不健全,还有就是抗压抗打击能力几乎为零,为什么会造成这样?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应该注视的问题,想让学生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就必须由家长平时的引导,陪伴,及时沟通,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初中、高中学生,这个时间,是孩子的青春期,在家,要多给予关爱,在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男女同学的交往,定期做好心理疏导课程,多进行体育运动和社会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度过青春期。

赞同 0 0 回复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

自残行为心理咨询:积极心理干预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解析关于自残行为的心理干预:

1、正确运用惩罚。

惩罚与表扬相结合。例如,在问题中发现闪光点,该肯定肯定,该批评批评。

惩罚与指导相结合。例如,在没收手机,拔掉电脑的时候,要告诉孩子过早交男朋友,荒废学业可能引发的后果。

惩罚与规则相结合。例如,惩罚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不是为了“出气”、“解恨”。

不要伤及孩子自尊。例如,不要辱骂、殴打。

“过犹不及”。例如,惩罚日常化、口头化,不仅会使孩子对惩罚的感受性大大下降,还会引发孩子的“超限逆反”。

2、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如果和孩子的关系太紧张,家长的话,可能就很难影响到孩子了。

3、通过改变环境来帮助孩子。例如,孩子因为“在家老挨骂,太压抑”,不愿意回家,家长想让孩子愿意回家,设法让家庭气氛宽松一些、友善一些就可以了。

4、注意矫正方式的多形态。例如,正面教育、榜样影响、行为矫正、自然后果法等。

5、积极寻找并利用孩子自身的心理资源。例如,精力体力充沛,可塑性强,自尊心强,渴望友谊和接纳等。

6、强化适当行为,削弱不适当行为。例如,针对孩子激烈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不予理睬或让其目标不能达成,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大声的批评,其实,也是一种关注,可能也会成为对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增益。另外,幽默一下,也是不错的办法。

7、协助孩子解决“问题”。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解释很多心理问题是由现实问题引发的,解决了现实问题,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孩子需要我们时,如果我们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对夯实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可能很重要。

8、教给孩子遇到问题时运用健康、成熟的应对方式。例如,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及时表达、宣泄出来,而非通过病态的自我戕害,来转移“痛苦感受”。

中国只有一个洪崖洞,重庆只有一个寸草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心有寸草心忧少!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