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去心理咨询的人就是心里有病,对此你怎么看?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先答“是的”。为什么答“是的”呢?因为心理疾病是分层次的。心理疾病比较严重的,我们说它是精神障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病。精神病和轻一些的神经症状、再轻一些的一般的心理问题去比较,不同的地方在于有精神病的人往往是生物性的、... 显示全部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和不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并不代表一个人就有病,而是表示一个人愿意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就像身体健康一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外界的帮助来解决一些问题,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有病。去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心理素质,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我觉得去心理咨询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而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4-07-25 03:51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72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一苇渡心 一苇渡心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先答“是的”。为什么答“是的”呢?因为心理疾病是分层次的。

心理疾病比较严重的,我们说它是精神障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病。精神病和轻一些的神经症状、再轻一些的一般的心理问题去比较,不同的地方在于有精神病的人往往是生物性的、生理性的病变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脑子已经坏掉了,生理上面已经出现问题了,这是比较严重一点的精神病。

比精神病比较轻一点的就是心理障碍,就不是精神障碍了。心理障碍的一个表现往往是社会功能的紊乱和心理功能的紊乱。比如他内心是非常的恐惧、内心很焦虑,那么他对自己的认知不够合理,前边是情感障碍,后边是人格障碍,这些都是神经症,都属于心理障碍。

大家看,先是精神障碍,后是心理障碍,接下来就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病吗?严格意义上它不属于狭窄意义上的病,但它又确确实实是我们心理上的毛病,就像我们患上了“心理感冒”一样。所以如果从心理疾病的三分法来看的话,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都属于病。从这个角度来说,凡是看心理咨询的人,当然都是心理有病的。这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对的!

那么,它又不对,为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的人占少数的,完全健康的人也占少数的。实际上中间这个部分有心理问题的人、有一般性心理障碍的人是比较多的,而这些人如果说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有一些心理上的个性需要完善和提高,他可能就会主动地寻求自助或者是求助他人。

比如说他通过学习使自己对这个世界、对自我有更好的一个理解,他通过提升自己对他人的认知来提升与他人的相处和互动,这些人和那些没有认识到的人,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着一般性的心理问题。

可是他们的不同又在于:有的人认识到了自己还有不完善和不足,有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不完善和不足。那么认识到的这些人可能就会去看心理医生、去看心理咨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不能说去看心理咨询的人是心理有病的人,而不去看的人就是没病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不去看心理咨询的人或许比去看的人要严重。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人类在精神和自我的探索方面,一直要走向内的一条路就是对自我的了解。了解自己,对自己有办法。这是人类要走的一条自我探索、自我超越、自我成长的一条幸福之路。那么从这条路来说,我们一定是分层次的。比如说,我们都是有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人,但是可能低层次的人就不知道自己有问题,然后稍高层次的就是知道自己有问题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去面对、假装自己看不到掩耳盗铃的类型,再高一些层次的就是知道自己有问题,但是愿意勇敢地去面对、去行动的人,他们开始通过学习、通过不断地反思去认识自己、去想办法克服自己人格不完善的地方而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卓越,这个就是第三个境界了。这是人的层次和境界的不同。

那么即便是你踏上了成长之路、踏上了自我完善之路,说明你已经走上了正途了,走上了追求幸福和自我超越的大路了,但是并不证明你是有方法的。这就要到了第四个层次,你找到了方法。你找到了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好的路径。这就是我们说的你取得了“经”。其实,我们所说的这“经”那“经”都只是某一个领域里的规律,都是走向某一个领域真实世界的一个路径。,这个就是“经”。《诗经》、《书经》、《易经》、《四书五经》这些都是的。“经”就是我们找到了方法。这就是人类在探索宇宙和自己的和谐生活的过程中找到的方法。所以就是第四个层次,找到方法的人。

那么第五个层次的人,就是不光找到方法,而且还取得成果了。确实因为自己在成长、确实因为自己在探索、确实因为自己去发现而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享受到了自己在不断超越自我而带来的喜悦,这些人就是达到了第五个层次。就是享受其中了。

我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五个层次呢?因为有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误解。比如说我们会发现没有踏上心灵成长之路的人,他们烦恼可能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呢?第一他看不见,第二他看见了假装看不见,所以他就逃避了人生的烦恼,并不是他已经完全地面对了、完全地接受了、完全地享受了,是因为他没看见。

我们这些看见了的人已经踏上了寻求自我超越和成长的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能会经历什么呀?就是你知道了但是做不到你会有烦恼,所以你要解决这个烦恼继续向前去走,路子和方向虽然是对的,但是你还没有到达。所以在路上你会有因为方法不得当、因为自己心生出来的一些所谓烦恼,这就好像我们肚子疼去吃药去看医生,医生给我们开了一个看肚子疼的药,吃完了之后我肚子更疼了,这叫什么?副作用。医生会告诉你:“你回去吃了这个药以后,有可能会拉稀比以前更厉害,但是不要担心,这是你在病好之前的一个症状。这个症状是正常的。”所以一些不理解的人就会说:“为什么我没有去学习的时候,我没有这么多烦恼的,反倒现在烦恼这么多?”你要搞清楚你这是在走向“康复”、走向完善的反应。

比如我们哪里有伤口,我们的伤口在愈合的时候就会比过去更痒、更痛,那个痒实在是难受,这种难受实际上是使你接下来更好受。因此,我们要知道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会那么舒服,完全舒服的路不一定离我们追求超越自我的那个目标是近的。有时候不舒服却可以使我们达到想要的一个理想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人们会问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没有学心理学之前,没有踏上心灵成长之路之前,我没有那么多的烦恼?现在反而烦恼更多了么?”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而为什么我们看一些去看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病的,对呀,人人都是有问题的,没有一点点烦恼的人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你活着,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你就会有不同的烦恼。只是每个人的境界高低不同,每个热爱自我的人对烦恼的应对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我们说,每一个去看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病的,这是对的。同时,我们又需要辩证地看这种观点又是不对的。它的不对就在于你不去看心理咨询并不代表你没有心理问题。也许你不去看你的心理问题更严重,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踏上心灵成长之路。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谢谢大家!

声明:本篇文字内容归韦志中所有,严禁其他公众号转载,如有发现,责任必究!

赞同 0 0 回复
鹈鹕心理 鹈鹕心理

很明显,这个人并不了解心理咨询。

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心理正常,什么是心理异常?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不健康?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心理治疗?

简单的来说,可以从三方面判断一个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此人是否有自知力,是否具有检验显示的能力,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否一致,知情意是否一致,个性是否相对稳定?如果是,证明此人心理上是正常的,如果否,此人心理就可能是异常的,心理异常就是我们通常描述的这个人心里有病,可能是精神分裂,双相人格障碍等,这个时候,情况就比较严重,最好可以去精神卫生中心进行一个诊断,根据实际情况,服药治疗。

而心理正常又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个方面。一般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是心理不健康的来访者,可能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也可能是疑似神经症患者。这个时候,并不能说一个人有病。我们只能理解为此人受到了刺激,可能自己一个人无法面对,无法处理,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帮忙,加以引导。就跟人生在世,不会有人一辈子不生病一样,可能只是情绪问题、情感问题、工作压力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另外,在各种流派中,像精神分析或者荣格学说,其实更关注来访者的自我成长,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探索自己的过程,可能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幸福。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不一样的,心理治疗则主要以服药为主,用药物控制自己的状态,主要针对心理异常的人。

赞同 0 0 回复
文俊情感 文俊情感

看到有人回答“是的”,我也是醉醉哒,请明白心理咨询范围再来回答问题吧!

来看心理咨询师的就是心里有病?是不知者、是对心理咨询师不了解的外行人才会出现的反应。甚至还有二级心理咨询师也回答“是的”,更是让我醉了,呵呵哒!

什么是求助者?请看下表:

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对象是正常人,或者是有一般心理问题的正常人,而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精神病”。

心理健康的人依然会面对择业、亲子教育、人际交往、压力等问题,我列举几个普遍遇到的心理咨询:

1.高考填报志愿、择业,就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从人格、能力、性格等进行分析,确定自己适合哪块领域的专业。

2.婚恋方面,择偶规划都可以询问心理咨询师。

3.人际交往方面,有的人内向,有的人不善言谈,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其突破人际交往障碍。

赞同 0 0 回复
殷梦奇 殷梦奇

一个最浅显的解读,当一个人遇到心理疑惑或痛苦、烦闷,自己无法解决,身边的人也起不到帮助,书中、网络都找不到自己觉得可行办法的时候,就该找心理咨询师了。就像自己想投资,自己没门路,身边人也没有合适靠谱项目,那就找找理财规划师吧。

赞同 0 0 回复
灰太狼44967765 灰太狼44967765

至少“感觉”有病才会去吧。中国人本来就不擅或不愿意向别人述说自己心里的秘密,因此看心理医生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的。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