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
随便写几笔
虽然有点晚,也没什么用,但我还是想表达,这些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小的时候,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做到言传身教,也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随手举例,可能自己正在打麻将,头也不回的说一句,“快去写作业”,这样能不带出逆反的孩子吗?
现在应该怎么办?1. 一定要做一些改变,如不要再唠叨"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你要认真学习了”、“你不能老玩游戏,考不上好大学你咋办?”,停止这些无谓的唠叨,丝毫用处没有,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烦,想逃离;
2. 在孩子比较正常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沟通,注意是沟通,不是批评、指责。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给与足够的尊重。
3. 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只要他还有人性,会有触动,叛逆期的孩子吃软不吃硬。
4. 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不要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思考,自己完成。控制手机、零花钱。不要担心孩子没钱了去偷、去抢,如果他有这个念想,那是迟早会发生的。
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呢,一起来交流吧
- 赞同 0 0 回复
-
山畔海海畔山
我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理解,父母不要高高在上,挑孩子的毛病,指责孩子,命令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认为自己总是正确。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要孩子考好了就是宝贝,考砸了就来男子单打女子单打或混合双打,孩子是家庭的产品,是父母的智商、情商、体魄、财富、脾气秉性、人品、教育理念与水平等等所有因素组合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质量不好,错不在产品,在生产者。孩子也是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照出来的就是父母的问题。
从题主的情况来看,题主家里一定至少有一位脾气暴躁的家长。也许家长的表现没有那么明显,但一定在长时间里给了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三孩子压力大,脾气差一点我认为可以理解,即便作为家长不希望他这样,应该要做的也是为他减压,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他解决实际的困难,并做好心理疏导。
这个周末我们家也是高三的孩子安排了两场早上的模考,也就是周六和周日一天都不能休息,没有懒觉可睡(我家人都爱周末睡懒觉),考完以后下午顺便去附近的机构安排其他项目学习。周日早上叫起床的时候孩子根本不想起,我只能多一些耐心。我夸她的小脸萌萌哒小手软软哒,和她轻轻地聊一些有趣的事唤醒她的意识,抱起她的上半身让她坐直缓一下再拉她下床,给她穿上拖鞋,护送她去卫生间洗漱(她迷迷糊糊走路还在打晃)。条友可能认为我家孩子太娇惯了,但其实是她知道父母理解她,所以她也努力理解和配合我们。我们的对话常常是这样:
我:今天吃什么?(外出吃饭)
女儿:妈妈你想吃什么?
我:放假我们要不要出去玩?
女儿:你和爸爸想出去玩吗?
我:看你,要是你有时间咱们就找个地方放松一下。
女儿:我觉得我没时间出去玩,我得努力学习。几日到几日我有住宿班,你和爸爸可以出去玩。
偶尔,我家的小宝贝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候她能把自己整哭,有时候她想把别人气哭。某天早上我问她一件事,她说我昨天晚上不是告诉你了吗?你忘了?我想起来,她确实是说过,我有点难过,一向记性不错的我居然变成这样了,当时有点玻璃心,眼泪打转但是忍住了,说:我怎么变成这样了?!女儿看出我真的难过了,马上过来安慰我说“没事了,我的小宝贝(我觉得倒像小婊贝),你闺女我经常忘事,咱们小马虎一家亲哈哈”,于是我马上又欢脱起来了。
以上这些我想说明无条件的爱与溺爱不是一回事。
题主提到孩子沉迷于游戏。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打游戏,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有些人又是学霸游戏打得也遛,家长还觉得游戏是问题吗?如果游戏打得非常好,正常来讲孩子的智商条件不差,如果天天打游戏还是个拖后腿的,那学习不好也别怪到打游戏上,不打游戏也好不到哪去。家长可以调查调查小孩在打游戏中的表现,如果是能带队的赶紧想办法让孩子收收心,安排合理的补课再拼一把,如果就是个拖后腿的,那静等高中毕业以后去学门手艺吧。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上进的心,都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题主的孩子现在脾气暴躁可能恰恰是他很想做个好学生,但他无能为力只能沉溺在打游戏中。如果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父母应该认清现实,和孩子聊聊他的兴趣爱好,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和他一起规划以后的路,让孩子卸下要做个好学生的包袱,人生的路千万条,世上的人千万种,与生俱来的差别不只是由财富和社会地位决定的社会阶层,有人比你长得好看,有人比你聪明,有人比你跑得快跳的高身体好,你能样样和人比吗?立足自己的资源,打好自己的牌,过好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就是幸福。
孩子是你在这个有60多亿人口的星球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人,你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面对人世间的腥风血雨,希望我们和家人之间只想爱不相杀。
- 赞同 0 0 回复
-
树原张雪燕
提问者提问题的角度,就是孩子错了。首先这只是家长的认为,不一定是事实。其次,即便叙述非常客观,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和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1、首先孩子吼叫、顶撞、不尊重家人行为表现是被互动出来的,也就是以前有人这样对待他,这种行为的影响、情绪的传递是指养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和模式是被培养出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并怨不得孩子。
2、他不学习、打游戏是因为在学习上他没有找到过快乐,没有价值感。而在打游戏的时候有存在感、价值感。打游戏的快乐让他坚持、学习的痛苦让他放弃。
孩子高三了,已经到了高考冲刺最关键的阶段,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这只是理论,也是家长的认为,其实孩子在思想上也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他习惯了,同时他缺少能力,缺少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自我认知、基础知识、用功程度、专注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多年潜移默化影响才能够积累形成。
在这个阶段家长越是着急越给予孩子压力,有了压力,没有内动力,会直接转化为情绪和自暴自弃。
家长想改变孩子,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原理:
没有人能够被你改变,除非他感觉到了被爱,有了价值感和心灵的力量。
没有人能够被你改变,除非他感觉到了被尊重,有了自尊和自信。
没有人能够被你改变,除非你放弃了改变他的初衷,允许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让他可以静下来放松,就像允许一辆车可以转弯也可以倒挡。到达路口可以潜行的时候,也许他就可以一往无前。
做到这几点家长先要改变,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想法。学会理解,学会赞赏,更要学会相信。
- 赞同 0 0 回复
-
江苏考英语
题主也许会有多疑惑的地方——高三学生不应该好好学习吗,为什么还玩手机?孩子不应该尊重家长吗,为什么孩子表现那么忤逆?孩子为什么不能理解家长的苦心,家长管孩子,还不是为孩子将来好吗?
人通常是在痛苦的时候才能很好的反思。比如,学生会在考试不理想的时候会,写下深刻而工整的反思。生病了才知道生活方式不正确。题主和孩子纠结的关系让题主很苦恼。是应该反思的时候了。而反思高手通常都是——自我反思。
一、孩子吼,因为什么事呢?
1、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没饭吃,会对着家长吼。没给买好衣服,好手机。
2、应激反应。家长是不是先说了伤人的话呢?比如,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你看你考那几分,还能不能学习了?天天除了玩游戏,和吃你还能做什么?孩子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就是吼——让你管!
而题主说,孩子动不动就向家长发脾气。第二种可能性居多。实际上,我们能看出在第二种情况中,先是家长控制不住情绪,通过唠叨、喊叫的方式来发泄情绪的。孩子是被动的。以至于到最后,即使后来父母好好说话,孩子也可能形成了习惯——用吼来说话了。如果我们能自我反思的话,那就是不要对孩子抱怨,也不要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家长的情绪宣泄不会解决问题。
二、孩子玩手机
孩子玩手机,还是沉迷于手机?这个家长是很容易判断的。孩子玩手机主要原因,是可以从中寻找到很多心灵上的慰藉的。这些现实中可能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家长的不理解,孩子和父母关系不好——没有归属感;成绩也不是太突出——没多大成就感。
孩子玩手机除了逃避,还是一种可能就是学习累了,学习了一天,放松一下,被父母发现了。无论什么原因,孩子玩手机成为父母和孩子矛盾的焦点。
家长反思,孩子已经这样了,争吵能不能改变呢?不能改变!不如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降低些——只要200来分,就可以考个大学了。放松之后,我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焦点就成为——如何改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三、关系的改善
不要认为孩子和父母有血源关系,就可以处的很融洽,有的孩子根本不愿意待在家里。
上天有篇报道,一个孩子离家出走,父母找到他后,发现他和工地上的工人挤在几平米的房子里——破旧,潮湿。母亲痛哭。让孩子她让孩子回家。孩子很冷漠。不愿意回去。
他宁愿承受身体的痛苦,也不愿意承受精神的折磨。
家长反思,与其让孩子不得不离开,不如家长自己先改变。父母需要学会妥协。孩子才会从你身上学到如何妥协!家长学会放权,才能得到更多影响孩子的权力!家长要和孩子谈谈,可以先通知他,他有知情权。这叫尊重。他才能从你身上学会如何尊重别人。
- 赞同 0 0 回复
相关问题
- 05-01 作为一位老师,如何才能掐灭高中生在学校谈恋爱的苗头?
- 05-01 男孩和男孩谈恋爱什么感受啊?
- 04-30 如果你跟你朋友相处久了,很厌烦怎么办?
- 04-30 自卑内向的性格如何改变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 04-30 不管是现实还是网上是不是只要女人主动了,男人都不会拒绝?
- 04-30 恋爱中女生为什么从来都不主动?
- 04-30 如何让男生喜欢上一个并不漂亮的女生?
- 04-29 相亲第一次见面,男生邀请去吃饭,不去行吗?
- 04-29 喜欢上一个性情像“小孩子”,情商不高的女人,该怎么办?
- 04-29 你们遇到喜欢的男生是怎么追的?
- 本月热门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