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
一叶草73
目前来说是律师。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心理咨询师。
14年我老公去世的时候,有段时间心里特别空虚难受😭。走在街上,看见算命先生开的门店。就走了进去,后来发现听了算命先生的说道后,感觉心里被疏导舒服多了。
于是我又接连去找了两个算命先生……。
直到今天,我仍然想,有机会还是想听听算命先生的“说道”。
有人说:中国的算命先生代替了外国的心理咨询师。我觉得是这样。
国外心理咨询师盛行,而中国算命先生多。
老公去世后我也有过考心理咨询师的想法,因为它跟会计资格证一样,门槛不高。考虑到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加上别的顾虑就搁浅了。
如今生活各种压力,人心浮躁脆弱,容易出心里问题(亚健康)。比喻自杀的抑郁的等。找心理咨询师倾诉疏导一番会好很多。
只是在目前来说:很多人还有误解——以为有病才找心理咨询师。
所以,在中国心理咨询师还没有律师那么普及。这需要一个过程。
至于未来,谁知道呢。心理咨询师的前景超过律师也不是不可能。
- 赞同 0 0 回复
-
荣林心理
我觉得是律师。而我却选择了心理师。我是拿青春赌明天啊!我相信如果社会发展一定程度,都有前途。心理学家杨风池老师说:在发达国家,有自己的牙医、律师和心理医生是身份的象征。
还特别认同前辈说的另一句话:
当我在做个案的时候我就会想,我每治疗一个来访者,我都必须把他看成我的生命线,用极大的爱心、热心、耐心、用我的关心、体贴帮助人家,帮助人家就是帮助自己。当我看到一个个痛苦不堪的人们因为和我谈了一段话,因为来我这里做了咨询,脸上露出了快乐的微笑,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以后,我觉得我的人生无比光明。——杨凤池老师
特有同感,很受鼓舞!
从需求上看:人们总会重视看得见的利益,会愿意为此付费。虽然心理咨询也会帮助人,可是一般都不怎么紧急,或者认为不是很重要,会一直拖下去,而律师就不一样。
比如大家经常都说压力大、失眠、关系问题、心情不好、忧愁烦恼、抑郁、失恋失婚、出轨、家暴,可是很少有人立刻马上来做心理咨询。来找我们的相当一部分人是被心理问题折磨的不成样子了,严重的影响到工作生活了才会去找心理咨询师解决。很多人的由普通的心理问题拖延成严重心理问题,甚至造成心理障碍,解决起来费时又费钱,甚至多少钱都来不及了,例如一个人情绪不好,一直拖,最后伤害他人或自杀,再比如夫妻关系,一点小矛盾,最后搞得离婚,或者出人命;再比如孩子问题,错过那个点就什么也来不及了。愿人们及时心理咨询。心理不仅会影响工作、生活,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而律师就不同,离婚财产分割、房产交易、侵权、纠纷,都一定会找律师的。
从收入上看:心理咨询做个案,一次几百,10次才几千。一个个案收入不到1万。一天做超过5个就难了。而律师一个案子,就顶心理咨询师做好几个。
律师收费,小案子一个多少钱,大案子是按照提成算的。比如李国庆、王宝强、李敖,他们的案子,数额都是比较大的。一年做几个就可以了。
而心理咨询师比较优秀的,一年也才20万左右,康宁医院心理科一生一年看1000多个案,收入也有限。而且心理医生一天做多了自己受不了的,效果也会没保障。所以很多心理专业毕业做心理咨询师的少。我们行话,心理咨询师要赚钱就别做咨询,所以你看多数都在做培训。有的心理咨询师最后取得博士学位就在大学做老师了。
法学院毕业,做法官做律师,有的还从法院出来做律师的。
从经济收益上看,律师有前途。
著名心理治疗师李孟潮老师说:心理咨询业在全世界来说也只是一门保持生活水平中等的职业。不会发大财的。不管你参加了什么培训。
从风险上看:另外,做医生风险大,屡见伤医事件,杨文医生遇害就是明证,凶手就是医生帮助的家属,而心理医生接的多都是人格障碍、心理有问题的人,风险更大!
弗洛伊德曾经直言相告,心理咨询为几乎不可能的职业,也有人这么说,心理咨询师是在人间做神的职业。
心理咨询是专业性工作,我做的都是一般性的心理咨询,能为哪些来访者提供服务,都是彼此缘分。医院精神科接的更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狂躁症、精神分裂症是家常便饭。
我们选择来访者也会看人,首先是自己能帮助他,然后看能不能做下去,来访者自己经济不支持,家人也不支持他咨询,这种能咨询一两次就基本来不了的,咨询师好不容易投入和建立关系也白费,还还对ta离去的担心,而咨询伦理又是退出自由,去者不追,不求不助。去了要是出事,心理还内疚,所以遇到这种干脆提前不接。
也感谢许许多多来访者和他亲人的信任和合作。也感谢来访者家属对来访者就诊的鼓励、配合、支持!
律师不管是代理被告还是原告律师,好像都很尊重律师。
每个行业,你看做的好,赢得尊重,其实背后都担不尽的风险、付出、努力。
想想哪个行业不是呢?常常为不同行业的人咨询,也深有感触。
从学习投入上看:心理咨询师和律师都需要投入很多,一个合格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比一般医生要求还要高。要求学历和专业,要求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完善。
杨师每日一悟:做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终身学习,如同各行各业一样。但是,许多想入行的人对于持续投入大量学习费用始料不及。
律师学习投入也很大,本硕不说了,就是司考也需要看很多书,有的考这个证,培训费就是几万。还不一定过。过了还要实习,最后才有执业资格。
我有几个朋友培训,他们律师已经做的非常好了,还在持续的学习。而且现在判案都是终身负责制,从法官到律师,都马虎不得。这就要求他们必须约都投入更大。
总的来看,心理师和律师在学习上都投入不小。
(律师执业证)
从工作付出来看:心理咨询师,治疗投入:无检查仪器、无治疗工具、无药,心理咨询师本人就是仪器、工具、药。心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师大脑高速运转。咨询后心理咨询师要写案例,还要请督导,时间精力金钱不少。
律师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工作,从学习起,工作要准备各种材料,报告,跑来跑去的,也不轻松。
都存在职业倦怠!对他们身体、心理、智力、情感,都要求比较高。
从社会发展来看两个都需要,越是发达国家,越需要。而落后地区,心理师不如律师发展好。
对社会贡献来看,都有。
美国公众有一种普遍的认知:成功人士一般离不开两类人的扶持。这两类人常常被美国的成功人士誉为是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翅膀”:一类是法律顾问,一类是心理顾问。
(我国现在依法治国,律师方面不仅现在好,而且前途继续光明,下面主要说心理方面)
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即便是美国总统,也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
当人们一旦遇到诸如情感挫折、人际不和以及心理困惑之类的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
在我国也越来越多人会选择心理咨询。我想很多咨询师的来访者,大概都很重视心理建设的。不管是经济还是思想,都相对很富有。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被倾听的需要,有的只是还没做好准备罢了。
另外,心理学家在呼吁,国家政策也有陆续出台支持(见后文)
(某医院心理咨询中心)
当然要结合自己情况选择。怎么选择?来自我敬爱的心理学家杨凤池老师的建议。选择热爱的专业和职业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可是很多人最常见的状态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在职业性别分工不明显的现代社会,其实男女都怕选错行。
选错行的意思是说,选错了专业与职业。
而选错职业,大多又是选错专业导致的结果。
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给大家一个建议:想一想自己在儿童时期,最大的兴趣在哪里?又和什么专业相连?
因为一般而言,童年时产生的兴趣与愿望引发的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为强烈而持久的。
许多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对人的精神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会想,同样的事情,一些人这样做,一些人却那样做,为什么不同呢?
我从小喜欢看故事,那时候寒假作业,还是杂志,上面的故事和人物,名人遗事,我都非常喜欢,大学看了很多传记、日记、家书,毕业论文也是做的是鲁迅人格分析。我想我能成为心理咨询师,也与童年有关。
杨凤池老师说:
即便在成长道路中,由于专业与职业的选择,偶尔会偏离心中未解的谜题,大家还是会不断地按照童年简单而朴实 的理想慢慢前行。
在我们向理想靠近的过程中,可能会历尽千辛万苦、走许多弯路,但只要矢志不移,终究能走回自己从小向往的那条道路。
一旦踏回正途,自然而然地就会由衷地期待每一天工作的开始。
(杨凤池教授谈心理咨询工作)
只要一开始工作就全身心投入,遇到困难也浑然不惧,反而迎难而上、愈挫愈勇。
即便有了压力与失败,我们也会觉得,只要还在从事着这份职业,就还有希望,就很满足。
甚至身体状况不佳时,只要一想到手头的工作,症状也仿佛烟消云散了。
许多成功人士都常常听到别人这样的慨叹:你看你从事的这行多好,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还有好感觉。
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当他们选择这些行业时,也许从个人到全行业都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外人一看,这个行当恐怕不好混,就止步了。
但他们是真正身在其中、乐此不疲的人,很多年无名无利地忍受着孤独、寂寞乃至外人的风言风语。
他们对外怀着一颗平常心,对内、对自己手头的工作却抱有极大的热情和耐心。
这份热情和耐心从一开始就很强烈,完全不是因为后来的行业地位与收入水涨船高的缘故。
很多时候,他们对名利地位没什么额外的想法,只要能干这个专业就有好感觉。
这种简单而强烈的热情,恰恰源于童年喜欢的书籍、游戏、环境等等,那时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对未来的职业取向有所指示和导引。
为了能早日达到这种状态,少走、最好是不走弯路,希望青年朋友们在还有机会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把自己的兴趣、理性的判断和童年理想联系起来。
不要过多考虑现在哪个行业受人追捧,挣钱多,一定要想清楚你自己到底喜欢哪个专业。
这是决定我们将来的职业能否一生胜任愉快,是不是有太大精神压力的重要基础。
我就选了心理咨询师我就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养家糊口又能体面的活着
所做工作又能帮助到别人
如果还有能力,有那个际遇,能像前辈那些大师一样做出更大贡献就好了。(大师是思想和人格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做出贡献)
作为心理咨询师,就是帮助来访者摆脱精神痛苦,认识自己(我为什么这样,我这样背后深层次心理意义和积极意义),理解他人
(别人为什么那样,从而理解他人,然后接纳他人,自己也舒服)有一个好的关系(家庭成员间,社会人际中)有个自己说的算的人生(做好自己,又不对他人伤害),有个好的生活。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天职。
而律师,在我国法制化建设中,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的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司法调解、婚姻调解方面,也有与律师一起合作。
雨果说:法律的最高境界是良知。而心理咨询师也是在致良知。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心理咨询的工作就是解决大家知的问题和行的问题。包括职业选择哪个好,就是心理咨询常遇到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问题,背后就是知和行。
(李玫瑾在讲育儿心理)
心理和法律都有前途,我们要重视心理和法律!重视违反法律的后果,重视心理健康的早干预意义。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心理问题解决的好,也会预防犯罪。
大家有没发现,一个犯罪学家,却频繁地在媒体上讲育儿。我是理解了她的深意。
因为,在多年的工作中,她发现,血淋淋的案件背后,是一个个因为抚养不当而造成的痛苦的扭曲的灵魂。罪犯,都是养出来的。再怎么强调早年抚养,也不为过。
还有这几天的杀害杨文律师的凶手,他现在肯定犯罪了,肯定需要律师。我想他早年如果有心理咨询师干预,离婚有心理咨询师的辅导,肯定不会形成这样的人格,就不会婚姻失败,就不会性格这么暴躁,就不会情绪管理这么差,就不会行凶。人出生都是一个健康婴儿,一步步变成这样。
我想如果大家重视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治疗治疗,公检法的压力也会小很多。正因为以前对心理方面认识不足,最后就变成不可思议的地步。这时候心理解决不了了,就必须靠法律来解决。愿人们认识到法律,认识到心理的价值,补足心理营养。
好在心理学的价值越来越被看见,开始被重视!
2019年12月27日,卫健委、教育部等12部委再次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心理方面也应该有不错的前途。
律师和心理师应该都一片光明!
我是@解忧心理医生
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师,抑郁症心理治疗、婚恋情感咨询10年积累。喜欢心理和情感分享,热爱读书,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一起分享成长里的酸甜苦辣,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遇见更好的自己。
- 赞同 0 0 回复
相关问题
- 05-01 如何幽默地和女生聊天,而不显得无聊?
- 05-01 作为一位老师,如何才能掐灭高中生在学校谈恋爱的苗头?
- 05-01 男孩和男孩谈恋爱什么感受啊?
- 04-30 如果你跟你朋友相处久了,很厌烦怎么办?
- 04-30 自卑内向的性格如何改变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 04-30 不管是现实还是网上是不是只要女人主动了,男人都不会拒绝?
- 04-30 恋爱中女生为什么从来都不主动?
- 04-30 如何让男生喜欢上一个并不漂亮的女生?
- 04-29 相亲第一次见面,男生邀请去吃饭,不去行吗?
- 04-29 喜欢上一个性情像“小孩子”,情商不高的女人,该怎么办?
- 本月热门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