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抑郁症躯体化障碍?如何预防?

我最近一直感觉身体不舒服,有时候胸闷、呼吸困难,有时候又头痛、肌肉酸痛。我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都没有找到明显的问题,可是这些症状却一直困扰着我。我听说有些人会因为抑郁症导致躯体化障碍,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的话,我应该怎么预防呢? 显示全部
我最近一直感觉身体不舒服,有时候胸闷、呼吸困难,有时候又头痛、肌肉酸痛。我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都没有找到明显的问题,可是这些症状却一直困扰着我。我听说有些人会因为抑郁症导致躯体化障碍,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的话,我应该怎么预防呢?
发布时间:2024-02-16 04:57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53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熊猫君刘女士 熊猫君刘女士

你好,我是熊猫君刘女士。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些帮助。

一个已经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会面临很多的心理困境和现实挫折。在罹患抑郁症期间,患者的不仅仅会感受到心理上的冲突,也有可能会由于心理上的痛苦对自己的生理产生影响。

人的身心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一、什么是抑郁症的躯体化障碍。(一)躯体化障碍的概念。

躯体化障碍严格来说是独立于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心理学概念为:

躯体化障碍是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

躯体化障碍的具体特点为:

患者会明显感觉到身体不适。

很多患者会因为感觉到了自己身体不适症状,而选择患者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和痛苦程度不匹配。

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其严重程度并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痛苦与焦虑。

躯体话障碍患者多伴有社会、人际或家庭行为方面的严重障碍。

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疾病。该病表现多种多样。

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起病往往在成年早期,女性多于男性。

(二)抑郁症和躯体化障碍的关系。严格来说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也就是说,哪怕你并没有罹患抑郁症。也有可能会出现躯体化障碍。哪怕你有抑郁症也可能不会出现躯体化障碍。

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一个有抑郁症的人。

长期处于消极心境中,感受到悲观痛苦,失去自我效能感。出现食之无味睡眠不足。长期下去身体提抗力下降,导致身体疾病,如胃溃疡、偏头痛等。在这样的身心压力下。就容易衍生出躯体化障碍。

一个有躯体化障碍的人。

一开始可能并没有抑郁心境。但是,由于躯体化障碍会带来成倍的身体不适感。而往往去寻医问药也迟迟不能痊愈。

这个时候,患者就会心情低落沮丧,对自己的健康忧心忡忡,就很容易得抑郁症。

二、如果一个人既有抑郁症又伴随有躯体化障碍的,会有哪些消极影响?(一)躯体化障碍加抑郁症,会导致患者感受到加倍的痛苦。

患者不仅仅会感觉到心理问题的痛苦,还会体验到身体器官带来的反射性不适。给患者的身心状态雪上加霜。

(二)抑郁症的严重会加剧患者躯体化障碍最后影响患者的生理机能。

抑郁情绪会影响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而当抑郁症逐渐严重,患者的神经就会变得比正常人还敏感。这个时候患者往往会产生自弃之意。不能正常的饮食起居。

哪怕患者感受到躯体化障碍的器官并没有真正的出现问题,但是长久的心理压力,就会让患者的身体机能受损,最后会真真切切的损伤其脏器。

三、当一个人得了抑郁症,如何预防躯体化障碍?

抑郁症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折磨,如果再衍生出躯体化障碍,那么不仅仅抑郁症难以痊愈,还会增加新的疾病风险。所以,抑郁症患者一定要积极的治疗,避免躯体化障碍的产生,努力走出抑郁阴霾!

我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一定要坚持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只有坚持治疗抑郁症,才能预防躯体化障碍的产生。

对于抑郁症,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能一拖再拖,往往抑郁症程度越重,躯体化障碍的伴随可能性就会更高。

建议务必要及时治疗抑郁症,但当地医院进行抑郁症的评估和确诊,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不要讳疾忌医,强行中断抑郁症的治疗。不要在没有主治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停止抑郁症相关药物的服用。

只有积极治疗抑郁症,才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躯体化障碍的产生。

建议二:避免躯体化障碍,就一定要保证身体机能的稳定运行。

很多有抑郁症的患者都会明显感觉到自己得了心理问题以后,身体也大不如前。

这是因为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消耗了过度的心理资源,而影响了自己正常生活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

越是抑郁症患者,越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健康。

所以,抑郁症患者在确诊以后,一定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哪怕食不知味也要保障自己的一日三餐,多使用一些提高抵抗力的食物蔬菜水果等。

要尽可能的让自己保持充足的睡眠。

不要熬夜,更不要酗酒。

人的心理是软件,而身体是硬件。

硬件如果垮下去,那么后果会更严重。

建议三:抑郁症患者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减少焦虑感和孤独感。

抑郁症患者我们一般建议尽可能不要独处,一方面是独处会加剧孤独的悲伤心态,另一方面如果出现身心不适的时候有家人或者伴侣陪伴照顾会降低风险。

当抑郁症患者感觉到身体不适木僵等躯体化反应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从恐惧中平静下来,尝试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比如进行冥想等。然后去医院做全面的身体检查,确定身体机能指标的稳定。

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尽可能的保持情绪的冷静,切莫大喜大悲。

如果有必要可以向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求助,倾诉自己的痛苦。

抑郁症千万不能一个人扛。

这样只会加重躯体化反应的风险。

抑郁症给人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

我们需要重视抑郁症,并且积极的去治疗,面对抑郁症这条黑狗,千万不要因为痛苦和害怕就丢盔卸甲。

只要心怀希望,光明就在前方。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呀❤️!

赞同 0 0 回复
滕和蔓 滕和蔓

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严重的话会伴有躯体症状,伴随着身体游走性的疼痛,胸闷气短,心脏不舒服,头晕脑沉,会有濒死感,医学上叫躯体化障碍!说到躯体化障碍,我是最有发言权的,本人就是焦虑症伴有躯体化障碍,我是因为母亲是食道癌去世,我也一直觉得自己胃不舒服,总担心自己也会得胃癌,加上伤心过度,就得了焦虑症!那时候,最严重的时候,脑子每天昏昏沉沉的,连自己说什么话都不知道,身体里面像有蚂蚁啃噬一般,胸闷气短,心脏像要跳出来一样,经常会有濒死感,孩子的幼儿园离家只有几百米,我却接不了孩子,总觉得走到路上自己会随时晕倒!

那种感觉这辈子也不想体验一次了,当时是各种检查都做过,医生却告知,什么事都没有,有的医生甚至说,回家吃点好的就好了,或者说找个工作就好了,我当时真的想死的心都有,我连走路都费劲,怎么去找工作!

后来,去到神经内科,才转去心理科,终于弄清楚这么痛苦的根源就是躯体化障碍!这种情况下,只能吃一些抗抑郁焦虑的药物,减轻这种身体上的痛苦,在慢慢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要说怎么预防,平时要做到心态平和,不能大喜大悲,发现自己有抑郁的情绪,要随时调整自己!

得了这种病也不要着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越急躁越适得其反,顺着身体的感受,不要反抗,把这种感觉当做身体的一部分,慢慢地就会好起来!

赞同 0 0 回复
光麟心语 光麟心语

抑郁症躯体化障碍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一系列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身体症状。常伴有头痛、胃痛(甚至全身莫名疼痛)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肢体麻木、语言听力障碍等。

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这些症状却很真实,不是患者装病。

躯体化是抑郁症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压抑的情绪无法表达,只能用身体表达。

比如:一位患者常年喉咙痛,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做催眠治疗时,她喉咙处的疼痛转化成各种攻击性语言,在经过多次宣泄和修通后,症状消失,一点也不痛了。

这个疼是她压抑的愤怒,内心太想骂人,喉咙已经忍不住了,大脑有理智,有教养,强烈控制喉咙,不让它发声,导致长期痉挛产生了疼痛。

所以,预防躯体化主要是学会给情绪找出口,学会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多运动,唱歌跳舞等都可以释放压抑的能量。

赞同 0 0 回复
觉心悦境 觉心悦境

抑郁症患者首先发现的是各式各样的躯体不适。这些躯体化症状通过医学检查,查不出具体器官有问题,但患者确实感到不舒服。四处求医,久治不愈,频繁出入各大综合医院,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检查结果往往是“没病”。

但患者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并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睡眠障碍。抑郁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常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惑睡眠过多。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早醒,一旦醒来就再难入眠。患者的心境,以上午为差,下午逐渐有所好转,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昼重夜轻”。

2、胃肠道症状。此症状亦为抑郁症所常见,如口干、味苦、腹涨等等。食欲不振甚至不思饮食。

3、体重减轻。抑郁症患者大多面无笑容、愁眉苦脸,常有莫名体重下降。

4、性欲减退,表现为性欲明显减低或不能唤起性欲,婚后性生活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5、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悸、心慌、出汗等。比如有的患者觉得胸前不适,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表现紧张害怕,频繁出入各大医院却无检查结果。6、躯体疼痛或不适感。多见于头颈部、背部和四肢。比如有的患者表现为后颈部发紧感,四处求医问药,甚至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

要想预防和治疗这些躯体症状,要从根源上:治愈抑郁症入手。

如果是中重度抑郁症,要先去专科医院用药治疗控制。等抑郁症状好转了,再配合心理咨询效果比较好。

我是觉心悦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想深入探讨话题,关注我细聊。

赞同 0 0 回复
强迫症康复钟庆芳 强迫症康复钟庆芳

抑郁症躯体化障碍是一般人不容易识别的一种特殊类型抑郁症,它主要是以持续担心或相信自身躯体表症状为优势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

在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自觉肢体麻木、疼痛、胃肠道感觉异常、腹胀、大便次数多、稀便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皮肤烧灼感、蚁走感等症状,而且患者还会伴有明显抑郁情绪。

目前在临床上注意以心理治疗为主,常见治疗方法有森田疗法、认知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伴有明显抑郁或焦虑情绪的患者,还可以在心理治疗同时,配合服用抗抑郁类药物治疗。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