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理解人格?

您如何理解人格?对您来说,人格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它与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有怎样的关联?您认为人格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可以通过外部环境和内心修炼而改变的?对于不同的人格类型,您觉得应该如何理解和对待? 显示全部
您如何理解人格?对您来说,人格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它与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有怎样的关联?您认为人格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可以通过外部环境和内心修炼而改变的?对于不同的人格类型,您觉得应该如何理解和对待?
发布时间:2024-02-16 04:16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44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自我认知123 自我认知123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的身体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关于人格原来有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现在基本形成共识遗传和环境都会对人的人格形成产生影响),随着人的成长发展形成的典型的内在心理(含情绪)品质与外显行为特征。这些特征组成一个结构化的有特性的系统,显示为典型性和差异性以及系统性。有人认为人格是气质加性格,也有人把性格和人格认为是同等的概念,人格的定义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我自己不建议在这上面太纠结,因为气质也是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整体显示。

人格的各种特性解释如下:

1)独特性,是指表现出来的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表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之间人格具有相似性(特质理论流派就是根据相似性归纳总结出来的),但绝对不一样,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都一定有自己特异性的表现,有与人不同的地方。

2)稳定性 ,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才是人格定义的元素,是一个人在相同的环境或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反应和行为特点。稳定性有两种含义:(1)稳定的相对性,人的人格或人格的某一方面一旦形成比较稳定,不易改变,但又不是不能变;已经发生的案例表明强烈的外在刺激可能改变人的人格的;(2)人的人格的稳定性不同的时间空间下,不同情境下是稳定的,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正因为人格的稳定性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相对可以预测的。

3)系统性,人格的系统性或统一性,首先人格的组成是复杂,动态的人格元素组(心理品质涵盖了感知,思维,记忆,情绪情感,意志,意识等多个方面),不同元素按一定的秩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人格系统,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不同元素之间匹配良好是正常健康人格的条件,否则就会出现产生精神障碍和行为失控,所以系统性(统一性)也是必要的,一旦破坏就会 出现问题,出现心理冲突,这种统一性是动态的,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冲突或矛盾的时刻,一般人都可以调整和调节,随时保持这种系统性。

4)功用性,人格是跟环境相关的,人格是不能脱离社会功能单独存在的,所谓功能性是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活动方式,我们对外在环境的控制能力也与人格相关,人格还表现在对自我的控制约束上,性格(人格)决定命运 是有道理的。

      从人格的研究看,有很长的历史,中国,希腊等国几千年就有类似人格分类的说法和定义。如:希波克拉底的四液分类学说,孔子的上智,中人和下愚之说等等。当前有专门的人格心理学分支,从理论看当前主要分成如下几大类:

1)精神分析流派,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弗洛伊德,在他基础上还有新精神分析流派,强调社会因素的影响;

2)社会认知流派,强调人格的建构,自我认知因素的作用

3)行为主义流派,从外显行为角度研究分类,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

4)生物学流派,从脑生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人脑的认识越来越细,认知神经科学发展较快,可以理解为生物学派的发展和进步;

5)人本主义流派,从自我需求出发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6)特质流派,从特征角度进行归纳分类研究,心理测量的工具16PF的作者 卡特尔就是这个流派的,乐嘉也可以划成此类;

不管什么人格理论都有其一套框架系统,都能从一定的视角解释,分析和预测的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目前阶段每种理论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能把各大门派统一的更牛的理论出现,也许就没有那一天,因为人心比宇宙还大,还复杂。人心可测,人心难测!

赞同 0 0 回复
毕哥网事 毕哥网事

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公民人格平等,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多方面。

赞同 0 0 回复
张老师新沂中茶店 张老师新沂中茶店

谢谢邀请!

关于人格,既有概念性的理解,也有各人的见解。

有人说人格是指一个人的个性,但是我认为也不完全是指个性,人格也包括尊严、信仰、良心等等。

人格最早源自于舞台上所戴的面具,但是那只是一种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的才是真正的自我。

我的理解人格首先是法律上对人所赋予的人的生命权和不被侵犯的权利,然后才是自我在不违法的情况下享有的自我思想表达和爱好,自由的行动等权利。

赞同 0 0 回复
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

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健康人格的6个特点:

1. 自我扩展能力

2. 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 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

4. 具有现实性知觉

5. 具有自我客体化

6. 体现定向统一的人生观。

赞同 0 0 回复
杨毅338 杨毅338

人格,是一种心理学上的用语,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人格来表现自己的品质,风格等等,人格对于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被外界认同,肯定,赞扬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往往非常重视人格。那么人格怎么定义呢?

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

通常,我们评价,区分一个人,有一个标准,就是人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的独特性,标签化很明显,有时候一眼就能看出他是怎样的人。就是这么的神奇。

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法律上做人的资格,是自然人法上的概念。是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在法律上不得转让和剥夺。

民法领域的人格是指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的人格或人格要素形成的关系。人格要素是自然人人身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要素,包括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素以及姓名、肖像、荣誉、名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人格在法律上基本不能抛弃、转让和褫夺。但是,荣誉权例外。依据民法通则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法人也享有一定限度的包含名称权、荣誉权和名誉权在内的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可以依法抛弃、转让和褫夺。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

人格是由环境 遗传,后期教育,自我学习,行动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不容易改变。这里面,遗传是几乎无法改变的,过去生存环境 教育,自我的观念都是后天的,也就意味着具有可以从心理上改变感受,认知的可能。人格缺陷,偏执等等的,自己要进行反思,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心理,精神上可以借助亲人(●✿∀✿●),朋友的鼓励,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不良人格,走向成功!

赞同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