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程度的抑郁才是真的抑郁症??

我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抑郁症呢?我总是觉得自己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没有动力去做任何事情。但是我又不确定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抑郁症,因为我听说抑郁症还有不同程度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我的情况已经达到了需要专业治疗的程度。到底什么样的症状才算是真... 显示全部
我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抑郁症呢?我总是觉得自己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没有动力去做任何事情。但是我又不确定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抑郁症,因为我听说抑郁症还有不同程度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我的情况已经达到了需要专业治疗的程度。到底什么样的症状才算是真正的抑郁症呢?我需要寻求帮助吗?
发布时间:2024-02-16 04:16 0
回答数 5 浏览数 48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5个回答

我说精神 我说精神

谢谢小悟空邀请,精神科医生来回答你的提问。

这个问题其实是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抑郁情绪所有人都会有,因为心理因素产生的一段时间的闷闷不乐,提不起精神,吃不下睡不着,很多人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不然。抑郁情绪持续时间往往很短,随着心理因素的消失而消失,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抑郁的程度也不会很严重。

抑郁症是一种医学疾病,是持久的情绪低落,可以有心理因素也可以没有心理因素,即使心理因素解决了症状也不会自行缓解或消失,持续时间很长,且还会有明显的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自我评价过低、悲观厌世,最后出现轻生念头甚至轻生行为。

抑郁症的患者往往会觉得自己思考平日的问题很困难、很吃力,因此无法胜任日常工作,甚至影响家庭上生活。而抑郁症作为谁都可能出现的情绪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作为一种疾病和情绪,二者的区别主要在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有很大区别。但如果抑郁情绪长时间存在,不能自行调解的话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症。很多事情,顺其自然就不那么难了。

赞同 0 0 回复
了凡心疗愈 了凡心疗愈

抑郁症不仅是生理疾病同时伴随主观的心理因素

谢谢小秘书的邀请!在临床上抑郁症定义为由于神经递质摄取不平衡导致的以长期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但是我们也知道抑郁症不仅仅是生理疾病更是心理疾病,如果你去医院挂号对应的科室一般是心理科精神科或者神经内科,心理疾病的判断标准十分明确客观的,比如说你感冒发烧了,通过生理治疗,高烧从39摄氏度降低到37摄氏度,那么这个标准就意味着你的感冒快要好了,如果有人患上了白血病,经过生理治疗,白血球的数量得到了控制,罹患癌症, 癌细胞数量得到控制,那么白血球数量癌细胞数量都是衡量病情好坏的标准,这很直观很好理解!

抑郁症却不尽然,尽管说通过三环类四环类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剂来平衡摄取水平,但是这个标准更多是心理层面上的, 比方说经过生理治疗我今天感觉神清气爽了,但是第二天跟家人一吵架,又复发了,那么这个好的标准是什么呢?所以很笼统跟模糊只是说如果导致了心境障碍, 才能称之为抑郁症,那么平时表现出来的抑郁情绪呢?比如像是林妹妹那样感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林妹妹的心理状态,严格来说算不上心境障碍,只能说是抑郁人格导致的抑郁情绪,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生理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和有幻觉尧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是以是否导致心境障碍作为标准

也就是说是否达到心境障碍的程度才是衡量抑郁症还是抑郁情绪的一个标准,一般来说情绪是二元对立的周期,就跟《了凡心疗愈》里提到的:无论情绪是好还是坏,他都能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从而导致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因为好坏都是交替互换的,月亮在最圆满的时候出现亏蚀,花儿在全盛的时候开始凋零,好的情绪之后马上就是坏的情绪,就像是摆钟一样来回摆荡,人们会自行从坏情绪走出来,走向下一个好坏情绪周期,这一点相信大家也会感受到,而抑郁症就像是摆钟停摆了, 出现了故障,形成了障碍, 长期处在一个情绪区间出不来了,是否造成心境障碍这是判断的标准!

这里需要注意的有被称之为“摆钟病”的双相情感障碍,是由抑郁症跟狂躁症并发形成的综合症,表现出时而抑郁低落时而奔逸激动,喜怒无常,这种极端的情绪,比如处在狂躁症区间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自己从坏的负向的情绪区间出来了,这是由于狂躁症的自知力丧失而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症状,这也是心境障碍的表现。

各种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归纳如下:

1.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通常以典型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共患焦虑,个别可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2.躁狂发作

临床上,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常伴有瞳孔扩大、心率加快、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以及注意力随境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等认知功能异常,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和思维不连贯,成为“谵妄型躁狂”。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4.环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轻度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且在社会生活中会作出一些承诺;但转变为抑郁时,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的“失败者”。随后,可能回到情绪相对正常的时期,或者又转变为轻度的情绪高涨。一般心境相对正常的间歇期可长达数月。其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这种心境的波动与生活应激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过去有人称为“环性人格”。

5.恶劣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轻度抑郁,而从不出现躁狂。患者在大多数时间里,感到心情沉重、沮丧,看事物犹如戴一副墨镜一样,周围一片暗淡;对工作兴趣下降,无热情,缺乏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有精神不振、疲乏、能力不足、效率降低等体验,严重时也会有轻生的念头;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不受严重影响。常有自知力,主动要求治疗。患者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此类抑郁发作与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较大关系,也有人称为“神经症性抑郁”。

抑郁症的DSM-5临床诊断标准

基于抑郁症的心理因素,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去了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或者神经内科,心理医生会给您做心理评估量表,而这个量表从你的认知你的生理你的心理等负面评估你是否患上了抑郁症,临床诊断学的参考标准是,《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已于2013年5月8日由美国精神病协会APA)在美国正式出版,此标准的特点在于对某些精神疾病疾病提高其“诊断特异性”标准(也就是诊断准严格要求排除真正没有精神疾病的人,其对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A在连续两周内有5(或更多)项下述症状,并且是原有功能的改变,其中至少有1项症状是(1)心境抑郁或(2)对活动失去兴趣或者愉快感。注:不包括虽然由躯体情况所致的症状,或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或者幻觉。

1,几乎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心境抑郁,主观体验(例如,感到悲伤或空虚),或他人观察到(例如,流泪)注意:儿童和青少年可以是易激惹。

2,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的或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或者愉快感显著减低(主观体验或他人观察到)3,没有节食时体重明显下降,或体重明显增加(例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5%),或几乎每天都有食欲减退或者增加。注:儿童要考虑体重没有得到预期增加。

4,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有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者迟滞(不仅主观感到坐立不安或者迟滞,而且别人也能观察到)

6,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倦或者缺乏精力。

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无用,或者有不恰当的过分的内疚(可以达到罪恶妄想的程度:不仅是为患病而自责或者内疚)

8,几乎每天都有思维能力或注意集中能力减退,或者犹豫不决(主观体验或者他人观察到。)

9.反复出现死的想法(不只是怕死),反复出现自杀的意念但无特定的计划,或有自杀未遂,或有特定的自杀计划。B症状不符合混合发作标准。C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苦恼或者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D症状不是由于物质(如成瘾药物、处方药物)或者躯体情况(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E症状不能用丧撼反应(即失去亲人的反应)来解释,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或者症状的特征为显著的功能损害、病态地沉浸于自己的无用感、自杀意念、精神病性症状或精神运动性迟滞。

抑郁症心理疗愈的必要性

认知行为疗法

基于抑郁症的心理成分,心理疗愈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因为抑郁症的好坏标准大多带有患者本人一定的主观成分,所以在生理治疗上并不能形成某一统一的标准,进而凸显心理疗愈的重要性,比如目前普遍的认知行为疗法,是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其中最为人所知就是ABC法则,A是引发我们情绪的事件,B是我们的认知方式,C就是结果,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去找A的茬,所以我们每天都疲于奔命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之相关的人,而事实上B才是唯一能够控制的因素,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所以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标准,你只需要找到对于认知产生积极影响的标准即可。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在这种疗愈体系里,也是将标准可以弱化,就跟《了凡心疗愈》里提到的那么,我们一辈子其实都在遵循某种标准在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标准中,而这些标准在无形当中塑造了囚禁自己的牢笼,特别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原生家庭, 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了各种各样的标准,这些标准就是限制性信念,他会构建一个人的世界观跟价值观,你的意识要遵循这标准,当上升到更大的集体层面就是意识形态,当一个人的限制性信念受到挑战的时候,这种强烈抗拒感就会带来抑郁!

意识疗法旨在超越这些标准,将自己的意识从外界拉回来关注自己而做到心身合一,但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问题,所以一直会向外界寻求帮助,而实际上心动力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获得,拂去世间的浮尘静待你的发现,只有这样你才能觉知你的潜意识层面的伤口所在,只有这样你才能放下对与错,爱与恨的标准,你才能超越这些限制性信念, 你才能不被这些含有标准的情绪所牵制,继续在红尘里打滚,你会透过这些标准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持续的觉知就是观照,这种疗愈的效果就是王阳明先生说的知行合一,也是《心经》里说的照见五蕴皆空,通过观照的方法,见到了色、受、想、行、识的本体都是空的,没有一个实实在在、永恒不变的存在。唯有这样才能度一切苦厄!这就是自我疗愈的开始,让疗愈自动发生!

赞同 0 0 回复
放弃治疗的文汐 放弃治疗的文汐

谢谢悟空邀请,什么程度的抑郁才是真的抑郁?

如果你可以在人前阳光灿烂,而在人后消极低迷,你可以在朋友面前乐观开朗,而在没人的时候失声痛哭,你可以在家人面前坚强快乐,而在一个人的时候悲伤痛苦,你可以去理解任何一个人的遭遇,同情他们,安慰他们,但却不能理解自己的遭遇,安慰自己,拥抱自己,你活在了假面里,你忘记了表现出真实的你自己,这个时候的你就是真的抑郁了。抑郁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抑郁症属于情绪障碍,心境障碍,情感障碍,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钻了牛角尖,心理感冒,始终纠结一个问题,不能面对它,解决它,时间长了,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不断地自我否定,却不会自我肯定,长时间的自我压抑,和对生活的失望,对周边人的失望,对社会的失望,对人生的绝望,渐渐让一个人迷失了自己,找不到方向,又无从诉说,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爆发,一旦你掉进一个始终走不出的圆圈,你就会迷失在里面。判断你是否真的抑郁,就听听自己得内心声音,你还能不能够抗争下去,你还有没有能力坚持下去,你希望你的人生是充满希望,还是处处透着绝望,你还有力气挣扎吗,如果你无力挣扎你认输了,那么你可能抑郁了,赶紧自救吧,如果你对自己还有信心,还有希望,那么抑郁只是你的一部分情绪,你可以调整好它,也可以战胜它,抑郁就是个心结,解开这心结,烦恼尽去。忽略抑郁的情绪,就做个聋子,不去听心里那些扰乱你情绪的声音,不要压抑自己,不抑,就不会郁,还有就是一定要努力改变你的生活状态。

萱语心陈

赞同 0 0 回复
红尘照妖镜 红尘照妖镜

抑郁症患者大都跟性格有关,病情严重的需连续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同时吃一些有益于神经的辅助营养药,如谷维素等。在精神方面应多听一些充满激情的音乐,好的音乐能让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特别建议多听听现代京剧样板戏,并理解其中深刻含义。

赞同 0 0 回复
小编倔奇的日记 小编倔奇的日记

什么是真的抑郁症,判断标准?

文/小编倔奇

的确,抑郁症与抑郁是太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了。其实也正常,第一,二者没有特别明晰绝对的界限;第二,抑郁极易转化为真的抑郁症。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初步判断自己是不是医学上所定义的抑郁症呢?下面,小编倔奇给出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言语偏颇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常见的抑郁症判断标准有许多,在网上搜一搜,相关资讯太繁冗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境低落,喜欢自闭独处,社交恐惧,睡眠障碍,饮食障碍,兴趣缺失,思维迟钝,行为能力受限,手忙脚乱判断力下降,悲观失望,内疚感,负罪感,无力感、无价值感,出现自杀念头……

二,专业精神科医生有一整套科学的评价标准,有相关的测量表及检测仪器,客观地评价就诊者是否为抑郁症患者。并且随着科技与医学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手段会更加完善。

三,虽然如此,在小编倔奇看来,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康复,依然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社会的、家庭的、情感的、人际的、工作的、环境的、生理的、心理的、病理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庞杂且不容忽视,这也正是现代医学无法给出抑郁症确切成因的症结所在。

四,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客观标准分析、界定抑郁与抑郁症。在笔者看来,抑郁+社会边缘化,同时具备这两项特征,基本可以确定为高度疑似抑郁症患者。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抑郁症状,而患者本人无法排解,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逐渐脱离社会、远离人群,不能从事工作等社会实践,那这个人更倾向于是真的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那么多?实际上,抑郁症真的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你不能适应环境,不能及时调适身心状态,抑郁症会轻松找到你。更无论抑郁了……

赞同 0 0 回复